李東海接過檔案,眼睛亮得像實驗室的鐳射筆:“我就知道你——”
“別高興太早。”嚴小敏打斷他,指著窗外,“司馬長風帶嚴小霞他們在樓下搞宣傳,說要讓全申滬都知道咱們在造中文傳呼機。
你要是半年後拿不出東西,我就把你那‘未來夢’寫成笑話,貼滿閔行的電線杆。”
“哈哈哈!!!好!!!”
正說著,樓下傳來司馬長風的大嗓門:“大家來看!這是東方電子的最新成果——能顯示‘你好’‘吃飯了嗎’的傳呼機原型!”
李東海扒著窗戶往下看,只見嚴小霞舉著個用電路板拼的簡易裝置,螢幕上忽閃忽閃跳出兩行歪歪扭扭的中文。
幾個路過的工人圍過來看熱鬧,有人喊:“這玩意兒真能顯中文?比洋貨強?”
“何止強!”司馬長風舉著相機拍照,“將來還能顯唐詩宋詞!”
嚴小敏忍不住笑了:“就你們那原型機,電池撐不過兩小時,也好意思往外亮?”
“所以才要抓緊幹啊。”李東海咬了口饅頭,含糊不清地說,“周明博士說,只要把高通的編碼技術融進去,續航能翻三倍。
科技進步,那是按秒來算。你怎麼知道過幾天不會出現新的技術呢?
對了,你讓楊文傑在矽谷留意的那個人,有訊息了嗎?”
“你說那個叫‘喬布斯’的?”嚴小敏翻著記事本,“楊文傑說他在搞什麼‘個人數字助理’
聽起來跟你的傳呼機思路有點像,但人家不賣技術,只賣成品,也不知道是不缺錢呢,還是對錢不感興趣。”
李東海頓了頓,饅頭渣掉在工裝上。
他想起上輩子蘋果手機橫掃全球的樣子,忽然拍了下大腿:“不買技術也行,讓楊文傑想辦法弄一臺樣機回來,拆開看看!”
“又要花錢?”嚴小敏立刻警覺起來。
“就一臺樣機,花不了多少,最多幾萬塊錢吧?”
“哇,幾萬?我一個月的工資才5000塊!已經是城市平均工資的七八倍了,太貴了,這不是我一年的工資嗎?”
李東海舉起三根手指,“我保證,這是這個月最後一筆支出。剩下的錢,你存進銀行,存定期,利息歸你當獎金。”
嚴小敏白了他一眼,卻轉身從包裡掏出張匯款單:“早給你辦了。楊文傑說下週就能寄過來。”
她頓了頓,聲音軟了點,“還有,張自河剛才打電話,說服裝城這個月利潤不錯,他留了兩百萬,說要是研究室缺錢,隨時能調過來。”
李東海心裡一暖。
他想起張自河在杏花村扛葛根時,磨破的肩膀上墊著塊粗布,張自河是他的第一個房東河,他被房東趕出來,並不是房東不要他,而是房東的房子被銀行扣了。
張自河在閔行的紫塘這裡還有1棟老房子,然後李東海又在這裡生活下來。
想起劉雲濤總說“電子這玩意兒咱不懂,但東海做的事,錯不了”。
這時,杜建國突然喊了一聲:“成了!”
眾人湧過去,只見示波器的螢幕上,一串清晰的中文程式碼正穩定跳動:“東方電子,1997.3.15”。
王雪峰手忙腳亂地按停裝置,鼻尖上的汗珠滴在電路板上,暈開一小片溼痕。
嚴小敏看著那串字,忽然覺得賬本上的數字好像沒那麼刺眼了。她掏出計算器,噼裡啪啦算起來:
“按這個進度,樣品機下月能出來,量產線建設要八百萬,宣傳預算得預留五百萬……剩下的錢,應該夠撐到年底。”
李東海看著她認真的側臉,忽然想起1996年那個雨天,她把自己從證券公司領出來,說“我相信你”。
原來有些東西,比賬本上的數字更經得住算。
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落在電路板的銅箔上,映出細碎的光。司馬長風還在樓下吆喝,嚴小霞的笑聲混著傳呼機的嘀嗒聲飄上來,像串輕快的音符。李東海知道,這場關於晶片和夢想的仗,他們算是真正打響了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