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1996

第55章 歌聲與微笑

王雪峰嘆了口氣,把傳呼機遞給她:“低頻訊號得靠基站轉發,現在基站斷了,機子就成了擺設。”他蹲在地上畫電路圖,“除非能找到臨時訊號源,可山區哪來的訊號源?”

車間裡的空氣瞬間沉了下來。嚴小霞突然想起什麼,從抽屜裡翻出本筆記本:“上次去京城高校交流,教授說過,汽車電臺的頻率能臨時轉接訊號!”她指著筆記本上的記錄,“只要把傳呼機的接收模組改一改,說不定能接收到附近縣城的汽車電臺訊號!”

李東海眼睛一亮,抓起外套就往外走:“張自河有輛老式卡車,電臺還能用!小敏,你聯絡滇省的村長,讓他們找輛有電臺的汽車;雪峰,你帶團隊改傳呼機模組,半小時後出發!”

嚴小敏攥著電話跑向辦公室,林小梅跟著王雪峰往研究室跑,手指不小心碰到桌上的烙鐵,燙得她一縮手,卻顧不上揉——她想起捐贈時,山裡孩子接過傳呼機時亮晶晶的眼睛,想起一個小姑娘說“有了它,就能跟在廣州打工的媽媽說話了”。

半小時後,張自河的卡車停在廠區門口,車斗裡裝著改裝好的傳呼機和工具。雪越下越大,李東海把棉襖脫下來裹在傳呼機上,對林小梅說:“你跟我們去,你的烙鐵活最細,到了那邊可能要現場修機子。”

林小梅用力點頭,把防靜電手套塞進兜裡——那是嚴小敏剛給她的新手套,指尖還繡著朵小雛菊。

卡車在雪地裡開了兩天兩夜,到滇省山區時,路面結著冰,車輪上綁著鐵鏈還打滑。村長早在山口等著,手裡攥著個凍得硬邦邦的饅頭:“孩子們天天在村口等,有的孩子抱著傳呼機睡,說怕媽媽發資訊收不到。”

林小梅跟著眾人往村裡走,雪沒到腳踝,每走一步都要陷進去。到學校時,二十多個孩子正圍著操場裡的訊號塔轉圈,看見他們來,都跑了過來,凍得通紅的手裡還攥著傳呼機。

“叔叔,我的機子怎麼不響了?”一個小女孩拉著李東海的衣角,眼裡含著淚,“媽媽說今天會給我發資訊,說她什麼時候回家。”

李東海蹲下來,把孩子凍僵的手揣進自己懷裡:“彆著急,叔叔這就給你修好。”

王雪峰和林小梅立刻在教室搭起臨時工作臺,村裡的孩子圍著看,大氣都不敢出。林小梅拿著烙鐵,手卻有些抖——這裡的溫度比松江低十多度,烙鐵預熱慢,她怕焊錯了零件。

“別怕,跟在車間一樣。”李東海站在旁邊,遞給他一塊新的焊錫,“你在車間能把誤差控制在半毫米內,這裡也一樣。”

林小梅深吸一口氣,烙鐵尖穩穩落在零件上,錫珠像顆小銀豆,正好落在焊點上。旁邊的孩子小聲驚呼:“姐姐的手好穩!”

就在這時,張自河的聲音從外面傳來:“電臺調好了!能接收到縣城的訊號!”

王雪峰立刻把改裝好的傳呼機接上線,螢幕突然亮了,一行中文資訊跳了出來:“妞妞,媽媽下個月回家,給你帶新書包。”

是剛才那個小女孩媽媽發來的!小女孩撲過來,抱著傳呼機哭了,眼淚落在螢幕上,林小梅趕緊用袖子幫她擦掉。

接下來的兩天,他們帶著傳呼機走遍了附近的三個村子,每修好一臺,就有一個孩子露出笑臉。離開那天,雪停了,太陽出來了,孩子們把他們送到山口,手裡拿著用紅紙包的雞蛋,說“給叔叔姐姐路上吃”。

卡車往松江開時,林小梅坐在副駕駛,手裡攥著個孩子送的布娃娃,娃娃身上縫著個小小的傳呼機圖案。李東海忽然說:“回去後,咱們要研發更耐用的傳呼機,不僅能抗干擾,還能在沒有基站的情況下,用太陽能供電。”

林小梅點頭,看向窗外,遠處的雪山在陽光下閃著光。她忽然想起爹說的“進口螺絲結實”,可現在她覺得,他們自己造的傳呼機,比任何進口的東西都好——因為這機子上,有他們的汗水,有孩子們的期待,有“中國製造”的溫度。

回到松江時,廠區的枇杷樹已經冒出了新綠。嚴小敏在門口等著,手裡拿著份訂單:“文峰集團的楊子青說,看到咱們在滇省的事,想訂五百臺抗干擾傳呼機,給偏遠地區的醫療隊用。”

李東海接過訂單,遞給林小梅:“這是咱們的第一筆公益訂單,你來負責生產,質量要跟給孩子們的一樣。”

林小梅接過訂單,指尖有些發燙。她抬頭望向車間,綠色的地坪漆在陽光下泛著光,傳送帶上的零件正緩緩移動,像在編織一個更美的未來。她知道,這只是開始,將來他們還要造更好的機子,讓“中國製造”的聲音,傳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