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不過是朕的徵北大將軍

第18章 老朱的考校

朱允炆話音剛落,殿外廊下便傳來一聲壓抑不住的斷喝:“好!”

這一聲中氣十足,彷彿平地起了一聲驚雷,瞬間穿透了殿內凝滯的空氣。

高遜志猛地一驚,循聲望去。那群垂著頭的小王爺們更是嚇得一個激靈,齊刷刷地扭頭看向殿門。朱允炆心中也是一跳,這個聲音,他再熟悉不過了。

只見殿門的光影裡,一道明黃色的高大身影邁步而入。來人龍行虎步,不怒自威,正是當朝天子,大明的開創者,朱元璋。

“嘩啦”一聲,堂內所有人,包括夫子高遜志在內,全都離席起身,躬身下拜。

“兒臣(臣)參見父皇(陛下)!”

“孫兒參見皇爺爺!”

各種稱呼混雜在一起,透著一股突如其來的慌亂。尤其是遼王朱植,剛剛還沉浸在對大侄子高深莫測的崇拜中,此刻見到皇父駕到,嚇得小臉煞白,恨不得把頭埋到地縫裡去。

朱元璋卻像是沒看見這群戰戰兢兢的兒子們,他大步流星地走進來,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免禮。

他的目光放在朱允炆的身上。那雙飽經風霜的眼中,此刻沒有了帝王的威嚴,反而像是一個老農看到了自家地裡長得最壯實的那顆苗,滿是藏不住的歡喜與欣賞。

他走到朱允炆跟前,那張佈滿溝壑的臉上,竟露出了一絲和藹的笑意:“允炆,你接著說。你剛才說,前元之亡,其因有四。這第一條制度之弊,說到了咱的心坎裡。那剩下的三條呢?”

朱元璋的聲音不高,卻蓋過了殿內所有的呼吸聲。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了朱允炆身上。只是這一次,目光中除了好奇,更多了幾分敬畏與期待。

朱允炆定了定神,再次躬身:“回皇爺爺,孫兒以為,其二,在經濟。”

“前元立朝,濫發寶鈔,名為交鈔,實則與廢紙無異。其鈔法不以金銀為本,朝廷取之於民,用之無度,致使天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財富被憑空掠奪,百姓辛勤勞作,換來的卻是一堆無用之紙。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無恆產,則國無恆心。經濟崩壞,是其速亡的催化之劑。”

朱元璋緩緩點頭,目光愈發深邃。這些道理,他一個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是靠著血與火的教訓才摸索出來的。允炆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卻能有此見地,實屬不易。

朱允炆並未停頓,繼續說道:“其三,在軍事。蒙元以蓋世武功奪取天下,其軍制初時,兵鋒之銳,戰力之悍,可謂曠古絕今。然承平日久,八旗……咳,”

他話說到一半,猛然意識到自己嘴瓢了,差點把清朝的東西給說了出來,瞬間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急忙改口,臉上卻不見慌亂,彷彿只是一個自然的停頓。

“……蒙古貴胄,早已失了祖輩在馬背上的悍勇。他們沉溺於江南的溫柔富貴鄉中,鬥雞走狗,聲色犬馬,軍備廢馳,武功盡失。加之經濟崩壞,軍餉尚不能足額髮放,士卒離心,逃者無數。一支失去了靈魂與紀律的軍隊,不過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待我大明義軍蜂起,其所謂的百萬大軍,一觸即潰,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個小小的口誤,除了朱允炆自己心頭狂跳,旁人並未察覺出異樣。朱元璋只當他是思索措辭,反而覺得他這份沉穩,愈發難得。

“其四,在文化。”朱允炆的聲音變得沉凝有力,“元廷雖據有中華百年,卻始終以征服者自居。他們表面尊孔,卻從未真正以我漢家文化為國之精神核心。他們不以文化認同來治理天下,而是固守著征服者的那份傲慢,視我華夏子民為異類。如此一來,天下士人離心,百姓離德。一個王朝,若沒有萬民認同的精神作為根基,便如無根之浮萍,風雨飄搖。一旦天下有變,大廈傾覆,亦是註定之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