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端著那碗湯,只覺得手裡的白玉小盅重如千斤。
他張了張嘴,那些安慰的話到了嘴邊,卻又覺得無比蒼白。他能說什麼?說“母親你別怕,你兒子我以後會好好的,不僅不會被燒死,還會把四叔按在地上摩擦”?
這話要是說出來,呂氏估計當場就要給他請太醫了。
他只能低頭,默默地喝了一口湯。
人參、蓮子、百合……都是安神的藥材,湯燉得很濃,入口甘甜,暖意順著喉嚨一直流進胃裡,驅散了些許方才的疲憊。
“母親,”他放下湯碗,抬頭看著呂氏,“兒子懂事了。”
呂氏微微一愣,看著眼前的兒子。
今天的允炆,有些不一樣。眉眼還是那個眉眼,但眼神深處,卻多了一些她看不懂的東西。不再是以前那種純粹的溫潤,反而像是一潭深水,沉靜,卻又蘊含著力量。
“你一直都很懂事。”呂氏用絲帕擦了擦眼角。
“不。”朱允炆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以前的懂事,是讀聖賢書,是守君子禮。但昨夜那個夢,讓兒子明白了一件事。”
他看著自己的母親,一字一句地說道:“光懂道理,是護不住自己,也護不住身邊人的。”
呂氏的心猛地一揪。她聽懂了兒子話裡的意思。
身在皇家,她比誰都清楚這裡的生存法則。她的丈夫,仁厚的懿文太子朱標,就是因為太過仁厚,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再走上同樣的路。
“允炆……”她握住兒子的手,那隻手,不知何時已經變得如此寬厚有力。
“母親放心。”朱允炆反手握住她的手,輕輕拍了拍,給了她一個安定的眼神,“兒子知道該怎麼做。以後,兒子會護著您,護著這東宮,護著大明的江山。”
這番話,他說得平靜而堅定。
呂氏怔怔地看著他,忽然間,她覺得眼前這個兒子,一夜之間就長大了。那份曾經讓她擔憂的軟弱和憂鬱,正在被一種她從未見過的沉穩和銳利所取代。
這讓她欣慰,卻又更加心疼。
她知道,這樣的成長,必然要付出代價。
“好,好……”呂氏連說了兩個好字,眼淚卻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來,“母親信你。但你也要答應母親,萬事都要保重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朱允炆心中一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句樸素的話,從他這位古代的母親口中說出,像是一道閃電,劈開了他腦中的迷霧。
是啊,他一直在想怎麼贏,怎麼在朱元璋死後,跟朱棣硬碰硬。可萬一輸了呢?歷史上的朱允炆,輸了就選擇了自焚,連個體面的結局都沒有。
而他,一個現代人,最不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的苟活智慧。
輸,不代表死。
只要活著,就有翻盤的可能。哪怕是跑到海外,開闢一塊新大陸,也比窩在南京城裡被燒成一具焦屍要強。
這一瞬間,他豁然開朗。
“兒子記下了。”他對著呂氏,露出了一個發自內心的,無比輕鬆的笑容。
這笑容,沖淡了他臉上的疲憊和蒼白,讓他整個人都顯得明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