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也不預與劉備爭論到底是誰出的主意。
若是能夠讓糜芳來背這個黑鍋,其實也不錯,至少能夠稍微隱藏少主早慧之事。
畢竟如此時局,如果真的讓劉禪太過耀眼,難免有木秀於林的危險。
所以他隨即便指著劉禪書信後面“哀求”劉備與其官吏的部分,對劉備笑道:
“事已至此,主公還是先想想如何滿足阿斗“微末小吏”的要求吧。”
話雖如此,但諸葛亮還是心中多了疑惑,劉禪這份“小吏”名單,大多都是他與劉備看好之人。
龐德公也就罷了,早就名揚天下。
可無論是馬良、馬謖兩兄弟,還是向朗、劉巴等人,都是之前伊籍、徐庶等人極力推崇才出現在劉備眼前的荊襄俊傑。
少主是如何得知這些人的姓名的?
劉備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指著龐德公的名字,罵道:
“好個豎子,我曾三請龐德公出世,都未能請動的隱逸高士,他倒是敢稱其為“微末小吏”!”
劉備此時也顧不得之前稱讚劉禪“忠厚”,只覺得這小兔崽子怕不是將他老子當做傻子來糊弄。
許是覺得太過荒謬,劉備竟然噗嗤一身笑了出來。
“阿斗還是年輕,這激將法也太過稚嫩。”
諸葛亮也有些哭笑不得,好在知道劉禪大概不過是不知道伊籍、徐庶已經將這些人才舉薦到劉備面前,想要投機取巧罷了。
不過隨即他好像想到什麼,接過劉備手中竹簡,仔細翻看。
半響之後,他眼中一閃而過狡黠之色,計上心來。
“主公,少主雖然年輕氣盛,但這名單……”
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其他人不說,龐德公說不定還真能給少主送去。”
劉備聞言,疑惑的看向諸葛亮:“孔明此言何意?龐公連州牧府都不屑一顧,豈會屈尊去阿斗那江灘荒地‘指點’?”
諸葛亮從容道:
“主公,龐公之所以屢拒徵辟,所惡者,非學問本身,乃官場傾軋、俗務纏身也。
亮早年曾在其座下學習,深知其為人。
其最樂之事,莫過於傳道授業,觀天下英才如星火燎原。
昔日水鏡先生莊上,龐公便常與青年才俊清談辯論,樂在其中。”
“亮的意思是,”諸葛亮羽扇指向信上“武漢”二字,“少主信中言道,其於武漢新設簡易學堂,欲為少英營少年及流民子弟啟蒙開智,然苦無名師。
此非正是龐公所好之事?我等何不以此為餌?”
聽得諸葛亮這麼一說,劉備覺得其中不無道理,心中開始思慮其中可行性有多高。
偏偏此計像是正好為龐德公設計的一般,劉備越想越興奮。
龐德公本就以教書為業,曾經在荊襄設立嶽麓書院,後來為了避免劉表與曹操的徵辟,這才隱居於鹿門。
如今劉表已死,曹操北退。
自己作為實際上的荊州之主,不徵辟他為官,只求其出山教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