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亂世:從流民開始殺官造反

第96章 石武奪兵權

他邊說邊比劃,引得帳中眾將紛紛起身圍觀。

“好!大將軍真乃霸王轉世!”戰兵司統領趙虎拍案而起,震得案上酒碗裡的酒水潑出。

眾將齊聲附和,歡呼聲幾乎要掀翻帳頂。

趙炳抬手示意安靜,目光轉向李巖:“子泰,我離營這兩日,軍中可安穩?外頭有何訊息?”

李巖展開一卷密報,神色凝重:“軍營一切如常,戰兵司和新兵司訓練未輟。

不過外頭倒是風雲突變——慶陽、延安、綏德三府冒出七八個義軍。這些人都打著主公旗號,宣稱要‘反暴慶、開太平’。

其中勢力最大的三股,分別是盤踞慶陽的‘曹操’羅汝才,擁眾八百;延安的‘八大王’張獻忠,麾下千人;還有綏德的‘闖王’高迎祥,也聚集了六百精銳。

餘下小股義軍,多則佔據鄉鎮,少則控制山間小道。這些人該如何處置,請主公示下。”

趙炳摩挲著腰間的玉佩,陷入沉思。

這種借他名號的起義,他當然明白,王朝末年農民軍起義,不都是這個流程嗎?

元末朱元璋也曾借小明王名號起事,底層造反本就需要響亮旗號凝聚人心。

剛開始造反,人家百姓為什麼跟隨?

還不是得要一個響亮的名號才可以,而趙炳這兩個多月來的行事,也逐漸傳到了整個陝西。

這些人打著他的旗號造反,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這個事情對於趙炳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既有好處——能分散官兵注意力,待時機成熟還可收編壯大勢力。

也有弊端——流民隊伍魚龍混雜,若有人燒殺劫掠,惡名都會算在他頭上。

沉吟片刻,他心中已有定計,不過還是環顧眾人,開口詢問:“你們怎麼看?”

經歷過那麼多次開會,趙虎這些武將早已經清楚。

大方向上的問計的事情,主要就是和幾位參謀有關,他們也只有在旁聽著的份。

不過在具體進攻方案的時候,他們的意見則是十分重要。

廖飛率先開口,昨日便收到情報的他,思慮良久,早就研究好話語的內容:

“依屬下之見,此事利大於弊!主公可派使者賜下繡著‘義’字的赤色大旗,坐實他們從屬身份。

日後攻打城池時,讓他們當前鋒。有這些人牽制官兵,我軍行動更自如!”

趙炳點了點頭隨後看向牛金星,他是和趙炳一同回來的,所以這個訊息才剛剛聽到,此時絞盡腦汁:

“廖參謀所言極是。不過需派監軍隨隊,實時掌握動向。

若有人膽敢燒殺擄掠,立刻派親衛軍前去整治,也好及時撇清關係。

再者,這些義軍缺衣少糧,主公可象徵性撥些糧草,便能收盡人心。”

趙炳的目光轉向始終沉默的李巖:“子泰,你意下如何?”

李巖展開另一卷文書,上面密密麻麻記滿各地災情:

“主公,恕李某直言。這幾股勢力看似龐大,實則根基不穩。

羅汝才慣會左右逢源,張獻忠嗜殺成性,高迎祥雖有幾分謀略,但麾下多是饑民。

這些人於我軍十萬之眾而言,不過是雞肋。與其為這點蠅頭小利壞了名聲,是否值得?

不如派使者嚴詞斥責,公開宣告他們與我軍無關。

今日上午延安府傳來訊息,張獻忠部在甘泉縣強徵民女,已有十七條人命……”

趙炳沒有說話而是看向牛金星。牛金星收到趙炳的眼神示意,立刻就明白趙炳是看上了他的方案,讓他來辯駁!

頓時他只覺得熱血沸騰,感覺大權馬上就要在握一般,突然起身:

“此言差矣!李參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主公聲名未廣,正是招攬人心的好時機。

當年漢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便得民心;光武帝昆陽之戰,八千綠林歸附方成大業。

待各地義士紛紛響應,主公便可如臂使指,攜大勢而進!屆時惶惶大勢,何人可阻?”

他激動得滿臉通紅,唾沫星子濺在地圖上。

廖飛和李巖自然也都感覺到趙炳的態度,此時廖飛立刻接上:

“正是!即便主公宣告,那些人照樣會冒用旗號,百姓哪裡分得清?不如先收為己用,不聽話的再收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