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亂世:從流民開始殺官造反

第99章 兵圍延安府,官兵動向

這不僅得益於守軍空虛,更因當初北上時埋下的暗線。

——那些曾被趙炳“借”過糧草的世家,此刻紛紛倒戈。

在延川,當地最大的糧商開啟自家糧倉時,望著堆積如山的糧食,苦笑著對趙炳說道:

“這些糧食,本就是從百姓嘴裡搶來的,如今物歸原主,也算積德行善了。”

當然這位糧商能這麼深明大義,可能也與他脖頸上的刀刃有關。

每破一城,廖飛便帶著文吏忙碌起來。

他們不僅開倉放糧,還在城門口張貼告示:“凡有田產者,十稅其一;無田者,分地耕種。”

當然,也僅僅只是公告了,趙炳並沒有留下士卒鎮守的打算,只是讓這些地方名義上屬於他就行。

而更令人矚目的是,隨軍而行的招賢館。那是用茅草和木板搭建的簡陋棚屋,門口掛著一塊木牌,上面筆走龍蛇地寫著“招賢館”三個字。

無論是衣衫襤褸的書生,還是扛著鋤頭的獵戶,趙炳都一視同仁:

“不論出身,唯才是舉!只要你有才能,這裡就有你的一席之地!”

此舉引得世家子弟嗤笑。

西安府的舉人在茶樓裡高談闊論:“果然不愧是賊匪頭子?和那竊國的曹賊一般,竟想要弄個招賢館招納我等士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這些嘲諷,卻讓無數寒門學子看到希望,徒步數百里趕來。

~~~~

一個月後,延安府城牆下,十五萬大軍列陣如林。

投石車的木質框架吱呀作響,雲梯上的鐵鉤在陽光下泛著寒光。

後方連綿不斷的營帳綿延了十數里之遠,炊煙裊裊升起,彷彿給大地披上一層薄紗。

趙炳身披玄甲,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走到陣前。金斧映著朝陽,折射出刺目的光芒:

“王知府!石武的援軍遠在千里之外,你又何苦讓百姓陪葬?不如開城投降,本將軍必然保你一世平安!

本將軍的行事風格,你也有所瞭解,只要你肯棄暗投明,既往不咎!”

城樓上,王知府攥著城垛的手指發白,骨節突出。

他身後,慶王府的使者剛剛離去,只留下一句冷冰冰的“王爺自有打算”。

望著黑壓壓的敵陣,他卻依然咬著牙嘶吼:

“賊子,想讓本官投降?就算戰至最後一人,本官也定要守住延安!”

城下,趙炳望著城樓上飄揚的大慶旗幟,眼神逐漸冰冷。

但是大軍才剛剛到來,還是得休息一兩日!

~~~~

甘泉縣。

(主力大軍人太多了,喝水吃飯都要水,所以沿著大河走)

此處距離延安府只剩下六十里的距離,而這座往日的小城,如今齊聚了數萬官兵。

甘泉縣衙的朱漆大門緊閉,門前的石獅子被歲月磨去稜角,卻依舊透著幾分威嚴。

石武端坐在主位,至於縣令則蜷縮在末席,若不是他是此地的主官,恐怕連進來的資格都沒有。

此時看去,只見其往日端坐此處發號施令的威風,早已蕩然無存,活像只被踩了尾巴的老鼠。

“諸位都已到齊,那就開始議事吧。慶陽、綏德兩府此次各帶了多少人馬?”

石武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上位者的威壓,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堂下眾人。

慶陽府團練使田志,強裝鎮定地起身,袍角卻不小心勾住了桌腿,踉蹌了一下才站穩:

“回稟總督大人,慶陽府此次帶來五千人馬,其中騎兵八百,精銳士卒三千!”

他說話時,眼神不自覺地瞟向石武身後的親兵,喉結上下滾動。

——所謂“精銳”才是能戰之士。剩餘沒有提到的一千二百人,不過是賬面上的數字,以往都是拿空餉的虛名額,至於現在則是臨時抓來湊數的青壯。

這些勾當,在官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石武神色未變,彷彿早已洞悉一切。轉頭看向綏德府團練使樂振鵬時,對方早已昂首挺胸地拱手而立。

“啟稟總督,綏德府此次帶來五千人馬,騎兵兩千,精銳士卒三千!”

樂振鵬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震得房樑上的灰塵簌簌落下。

此言一出,堂內頓時炸開了鍋。眾人交頭接耳,眼神中滿是懷疑與震驚。

——在這個吃空餉成風的大慶朝,竟有人不貪墨軍餉?

田志的嘴角撇了撇,眼裡閃過一絲陰沉;幾個幕僚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不時偷瞄樂振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