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聞言,心中暗贊李巖思慮周全,當即問道:“子泰,你既認為強攻府城並非良策,可有何兩全其美的法子?”
李巖微微頷首,胸有成竹地說道:
“主公英明。依屬下所見,我軍人數多達十五萬,較城中守軍與即將到來的官軍總數猶有過之。如此雄厚的兵力,大可不必在兩者之間擇其一。
我軍完全可以分兵行事,派遣主力大軍前往野豬峽設伏,截擊官軍。
同時,留幾萬大軍與後勤老弱繼續圍攻府城,使城內守軍難以察覺我軍虛實。
待我軍剿滅官軍之後,再揮師折返,屆時便可一鼓作氣拿下府城,此乃萬全之策啊!”
趙炳聽後,微微點頭,此計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然而,未等他開口讚許,趙啟卻突然嚷道:
“不對呀!甘泉縣與延安府之間道路縱橫,何必非要繞道野豬峽?
若官軍不走此路,我軍豈不是撲了個空?那留在府城外的後勤老弱,豈非危矣?”
趙炳不禁有些無奈,轉頭看向趙虎,說道:“趙虎,你且與他解釋解釋。”
趙虎面帶笑意,伸手輕輕拍了一下趙啟的腦袋,耐心解釋道:
“四弟有所不知,大規模軍隊行軍,豈能隨意亂走?就以咱們義軍為例,這十五萬人馬前行,為何主力要走這一路?
皆因這一路之上,有大型河流湖泊相伴,水源充足,不會因乾旱而缺水。
你想想,若是三日無水,全軍上下別說打仗,怕是連生計都成問題。每日飲水尚需不少,更何況做飯燒水?
從甘泉縣到延安府,誠然有多條道路可走。但在這大旱之年,那夥官軍若要存活,唯有走野豬峽這一條路方可確保水源不斷。”
趙啟聽聞此言,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旋即毛遂自薦道:
“原來如此,那我這次也要做先鋒!大將軍,讓屬下去截擊這夥官軍吧!”
趙虎原本滿是笑意的臉龐瞬間僵住,他怎也沒想到,這個平日裡看似憨直的四弟,關鍵時刻竟如此機靈,一心想著立功。
趙虎連忙說道:“大將軍,四弟為人魯莽,做個先鋒尚可,若統領一軍,恐力有不逮。
不若讓屬下帶著戰兵司的弟兄們前去截擊官軍吧!畢竟我本是戰兵司統帥,指揮起來也更為得心應手。”
眼下義軍中能夠獨當一面統兵作戰的,也就這二人。故而除了他們之外,倒也不再有人站出來爭搶這出戰主帥之位。
不過,趙炳卻擺了擺手,神色莊重地說道:
“此次與大規模官軍正面交鋒,乃是我義軍至關重要的一戰,勝負關乎我義軍的未來走向。
本將軍決定親自坐鎮指揮,率領戰兵司、親兵司、騎兵司三軍共計四萬餘人馬,一同前往野豬峽!
而府城這邊,便由曹豹擔任主帥,務必拖住城中守軍。想必此時官兵即將來臨的訊息,城內尚不知曉。
曹豹,你切不可懈怠,依舊按照往日的攻擊力度攻城,莫要讓城裡守軍看出絲毫端倪!”
曹豹聞聽此言,頓時精神一振。
此次他統轄十萬人馬,雖說多為烏合之眾,但人數眾多,亦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他當即肅然行禮,大聲說道:“大將軍放心,屬下定會密切關注府城內守軍動向,絕不辜負大將軍的信任!”
眾人見事情已然商議妥當,便不再多言。這時,趙炳又補充道:
“此次截擊官軍,子泰和廖飛隨本將軍一同前往。聚明,你便留在此處,輔佐曹豹。另外,多派些錦衣衛潛入城內,勸說那些世家大族主動獻城投降!”
三位參謀聞令,齊聲應道:“諾!”
趙炳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今日夜裡,我軍悄然拔營出發。你們傳令下去,讓將士們抓緊休息!”
……
與此同時,府城內一片慌亂。
東城剛剛擊退了賊軍的又一輪猛攻,知府剛欲喘口氣,歇憩片刻,卻見傳令兵匆匆跑來。
“知府大人,西城告急!王將軍請求支援!”
知府身心俱疲,卻也強撐著麻木地以長劍拄地,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吩咐道:“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