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亂世:從流民開始殺官造反

第187章 朝廷的招安

“將軍此言,可當真?”趙拱聲音發顫,但話一出口便有些後悔。

“本王說一不二。”趙炳回到主位上,拿起一支令牌扔給他,“拿著這個,出營時沒人會攔你。給你三日時間,讓嘉靖好好想想——是保全一脈,還是讓宋家斷子絕孫。”

趙拱接過令牌,手指微微顫抖。他望著趙炳堅定的眼神,知道再勸也無用,只能躬身行禮:“本官定將將軍的話,如實稟報陛下。”

走出帥帳時,夕陽正斜照在秦軍的營地上,百萬大軍的營帳連綿不絕,像一片黑色的海洋。

趙拱回頭望了一眼帥帳的方向,心裡五味雜陳。

他也知道剛才趙炳的話,或許只是勸降他們的話語,之後又會出爾反爾。

但這條件一出,他都不由得在心中有些動搖。

……

趙拱回到京師,將趙炳的話一五一十地稟報給嘉靖。萬壽宮裡,嘉靖聽完,氣得渾身發抖,一把將御案上的茶杯掃在地上:“反賊!真是反賊!竟敢要朕退位!”

徐嵩連忙上前攙扶:“陛下息怒!趙炳不過是虛張聲勢,京師城防堅固,糧食還能撐些時日,咱們絕不能投降!”

可趙拱卻站在一旁,沉默著——他想起秦軍營地的規模,想起趙炳的眼神,心裡竟隱隱覺得,嘉靖的“堅持”,或許真的只是徒勞。

而趙炳許給他的“新朝首輔”之位,像一顆種子,在他心裡悄悄發了芽。

反正誰當皇帝不是當,這個嘉靖帝沉迷修道四十餘年,將天下霍霍的不清。

如今看來換個天下倒也不錯,反正也不影響他的權勢。

萬壽宮的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嘉靖帝喘著粗氣,指著殿外罵了半晌,才終於坐回龍椅,目光掃過階下的文武百官:“都愣著幹什麼?趙炳反賊都打到家門口了,你們就沒個辦法?”

徐嵩第一個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計。草原的察哈爾部、女真的葉赫部,向來與我朝有摩擦,卻也怕趙炳這反賊做大。臣願派人持密詔,許他們‘互市免稅’‘邊境開倉’,讓他們出兵襲擾秦軍後方——趙炳的糧草多從大同運來,只要草原部落斷他糧道,秦軍必亂!”

嘉靖眼睛一亮:“好!就依你!這事你親自去辦,務必讓他們儘快出兵!”

“臣遵旨!”徐嵩領命退下。

兵部尚書緊隨其後,上前一步道:“陛下,天下還有幾路藩王兵馬,如山東的德王、四川的蜀王,手裡各有兩三萬兵。臣請旨傳檄天下,命藩王即刻領兵北上,合圍秦軍!就算藩王兵來的慢,也能讓趙炳分心,不敢全力攻城!”

“準!”嘉靖拍了御案,“給藩王的詔書上寫清楚,誰能殺了趙炳,朕給他們一脈多添一位親王!”

一旁的戶部尚書卻皺著眉:“陛下,藩王兵遠水解不了近渴,京師的兵力還得再湊。臣提議,再徵召京師及周邊的良家子,只要年滿十六,不論出身,皆可參軍,許他們‘參軍免三年賦稅’‘立功者賞田百畝’,湊個二三十萬兵,總能再撐些時日!”

嘉靖猶豫了片刻——之前徵召的良家子本就是花架子,再湊一批,怕是更不經打。可眼下別無他法,只能點頭:“就這麼辦!讓皇城司牽頭,三日內必須把人湊齊!”

這時,一直沉默的御史大夫突然開口,聲音壓得很低:“陛下,臣有一計,或可不動刀兵,瓦解秦軍。”

嘉靖連忙道:“快說!”

“趙炳不願招安,可他手下的將領未必不願。”御史大夫躬身道,“陛下許趙炳國公之位,他看不上;可他手下的趙啟、蘇文儒之流,若能得國公之位、黃金萬兩,未必還肯跟著趙炳造反。臣請旨,派暗探混入秦軍營中,給那些將領送密信,許他們高官厚祿——只要他們反戈一擊,或開城門獻降,朝廷絕不食言!”

這話一出,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徐嵩眼睛轉了轉,連忙附和:“大人說得對!還有秦軍裡的流民,那些人本就是為了‘分田’才跟著趙炳,咱們派暗探進去,散佈‘趙炳已與朝廷私通,要賣了流民換富貴’的訊息,再許流民‘歸降者免罪,還能領糧回家’,流民一亂,秦軍的根基就垮了!”

嘉靖猛地站起身,臉上終於有了笑意:“好!這招好!既不用耗糧,又能亂反賊的軍心!御史大夫,你負責聯絡秦軍將領;徐嵩,你派暗探去攪流民的局!務必讓趙炳後院起火!”

“臣遵旨!”兩人齊聲領命。

趙拱站在人群后,看著殿內官員們各抒己見,心裡卻涼了半截——這些計策,看似周全,實則漏洞百出:

草原部落向來反覆無常,未必會真的出兵;藩王兵貪生怕死,多半會拖延時日;再徵召的良家子還是不經打;至於挑撥秦軍內鬥……趙炳能把百萬大軍擰成一股繩,豈是幾句密信、幾句謠言就能瓦解的?

可他沒敢說——剛才他對“新朝首輔”的動搖還在心裡,此刻若潑冷水,只會引火燒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