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三興大漢

第103章 孔明治水,千年良策

牆壁上的畫面變幻。

南中風情漸漸隱去。

取而代之的,是連綿不絕的秀麗山川。

雲霧繚繞,翠綠如洗。

山坡之上,一行行整齊的茶樹宛如碧波,隨風輕搖。

一個溫和的聲音緩緩響起:

“在蜀中西南的崇山峻嶺之間,除了七擒孟獲的傳奇,諸葛亮還留下了另一段澤被後世的佳話。”

“他當年大規模推廣茶葉種植,將茶種與技藝傳授給當地百姓,使這方水土逐漸成為華夏重要的茶產之地。”

“後世之人,將他奉為‘茶祖’,而那名揚天下的普洱茶,便是從這片土地上發源……”

劉備、關羽、張飛等人望著畫面中熟悉又陌生的諸葛亮形象,眼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茶祖”的稱謂,讓他們無不驚歎。

張飛忍不住大嗓門嚷道:

“軍師竟還有這等本事?俺老張只知飲酒吃肉,軍師竟連這等雅事都精通!”

他撓了撓頭,臉上盡是憨厚的敬佩。

諸葛亮微笑著輕搖羽扇。

他謙遜道:“此皆後世溢美之詞,亮不過是順應天時地利,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但那份自豪,已然溢於言表。

畫面流轉。諸葛亮的身影出現在蜀漢治理的各個片段。

聲音變得更加凝重而清晰:

“諸葛亮治蜀,其核心精髓,在於一個‘人’字。”

“他深知,國之興衰,民之向背,皆繫於人才。”

“故而,在選拔人才方面,他摒棄了世家門閥的偏見,不拘資歷、不問地域,只看德才兼備。”

劉備聽得深思熟慮,目光愈發堅定。

他結合自己半生求賢若渴的經歷,對諸葛亮識人、用人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心中暗下決心,日後定要更廣泛地發掘和培養人才,使大漢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方能應對未來的天下大勢。

畫面繼續。轉至諸葛亮伏案批閱,身旁堆滿了竹簡文牘。

聲音響起:“諸葛亮不僅治政重才,更重法。”

“他親自主持制定蜀漢國家法典——《蜀科》,以法治蜀,從嚴治國,為蜀漢的穩定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諸葛亮趁此機會,向劉備和眾人彙報。

“主公,因德遠的到來,亮與孝直等人,已在新版《蜀科》的修訂上取得了長足進展。預計數月後即可公佈施行。”

馬超聞言,眼中充滿期待。

他拱手道:“軍師高明!此《蜀科》一旦頒佈,必將為我大漢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石!”

關羽、張飛等武將雖對律法不甚瞭解,但也從諸葛亮和法正的神色中,感受到了其非同尋常的重要性。

黃月英對畫面中呈現的法典條文和治理理念表現出濃厚興趣。

她不時靠近田信,低聲詢問後世律法與制度的更多細節,眼中閃爍著求知的渴望。田信耐心而簡要地為她作答。

聲音繼續深入剖析諸葛亮的法治思想:

“諸葛亮的法治,飽含勸善懲惡的赤誠。他以儒家思想為根基,以法家手段為利刃,賞罰分明,公正無私。”

“故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對其畏威懷德,心悅誠服。”

劉備聽後,感慨萬分。這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王道治國理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