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記內部如火如荼地進行管理升級時,研發中心也傳來了好訊息。
周教授團隊在陳秉文提出的“高溫瞬時滅菌+真空脫氣+趁熱灌裝”技術路線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經過五天時間的摸索,“真空+高溫滅菌”終於進入最後的全流程測試階段。
此時,研發中心的氣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凝重,卻也潛藏著一股壓抑不住的興奮。
周教授站在實驗臺前,佈滿血絲的眼睛,緊盯著面前一臺臨時拼湊起來的模擬生產線。
不鏽鋼煮鍋、真空脫氣罐、小型熱灌裝機.這些裝置在專業人士眼中簡陋得近乎寒酸。
卻是陳秉文提出的“高溫瞬時滅菌+真空脫氣+熱灌裝”替代方案能否落地的關鍵驗證平臺。
“全流程模擬測試,準備開始!”
隨著周教授發出指令,他身後的兩名博士生和四名從廠裡抽調的技術骨幹立刻各就各位,神情專注。
實驗臺上,一鍋嚴格按照陳記秘方熬製的陳皮紅豆沙正冒著騰騰熱氣。
溫度計顯示,豆沙溫度已升至預設的121攝氏度。
“高溫滅菌單元啟動!維持121c,30秒!”周教授下令。
操作員立刻啟動計時器,同時嚴密監控著溫度。
這30秒是殺死所有微生物的關鍵,溫度和時間必須分毫不差。
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滅菌失敗或風味嚴重劣變。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實驗室裡只剩下裝置低沉的嗡鳴和計時器滴答聲。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30秒到!關閉熱源,啟動真空脫氣!”周教授的聲音打破了寂靜。
操作員迅速將滾燙的豆沙泵入連線好的真空脫氣罐。
“脫氣完成!真空度達標!
準備熱灌裝!”
早已預熱至85c的玻璃瓶被迅速排列在簡易灌裝線上。
滾燙的豆沙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瓶中,液麵幾乎與瓶口平齊。
“立刻封蓋!無菌熱封!”
特製的鋁塑複合蓋被壓緊在瓶口,高溫瞬間將封口材料融化密封。
整個過程必須在豆沙溫度降至80c以下前完成,以確保瓶內形成足夠的真空度,並利用餘熱進行瓶蓋內部的二次滅菌。
當最後一個瓶子被密封好,放入冷卻水槽進行快速降溫時,實驗室裡爆發出一陣壓抑的歡呼。
“成功了!流程走通了!”
“溫度、時間、真空度全部達標!”
“快!取樣!馬上進行微生物檢測和風味評估!”
周教授如釋重負的笑了,但他立刻又嚴肅起來:“別高興太早!流程走通只是第一步!關鍵要看結果!”
樣品被迅速分成幾份。
一部分被送往隔壁的微生物實驗室進行無菌檢測,這是關乎食品安全和保質期的生死線。
另一部分則被貼上標籤,放入不同溫度的恆溫箱進行加速老化試驗,模擬長期儲存。
還有一部分則被送到感官評測室,進行風味盲測。
等待結果的時間,比剛才那驚心動魄的30秒還要漫長。
終於,微生物實驗室的門被猛地推開。
小劉手裡緊緊攥著報告,臉上是狂喜與激動交織的表情。
他幾乎是衝到周教授面前,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變調:“周教授!無菌檢測.全部合格!
所有樣品,無菌!全部合格!”
“好!好!好!”周教授猛地一拍桌子,連說了三個“好”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