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從糖水鋪到實業帝國

第50章 行走的錢袋子 (第四更,求首訂!)

九龍塘,思遠影業《醉拳》片場。

空氣中瀰漫著塵土、汗水以及盒飯混合的獨特氣味。

程龍正在簡陋的佈景前反覆演練一個高難度踢腿動作,汗水浸透了戲服。

導演袁和平緊盯著監視器,眉頭微蹙,不時喊停調整。

吳思遠站在片場邊緣,手裡捏著一份剛送來的報紙,臉上帶著一絲得意。

報紙娛樂版頭條赫然是:糖水大王跨界!陳記豪擲二十萬投資吳思遠新片《醉拳》。

與陳秉文預熱日本、東南亞市場的想法一樣,吳思遠同樣想著在《醉拳》上映前,預熱港島和灣灣的市場。

而陳秉文投資二十萬港幣,無疑是最好的宣傳點。

“糖水大王”、“二十萬港幣投資”,這樣的新聞標題,天然具有吸引讀者關注的作用。

於是,再與陳秉文商量後,就有了這篇新聞報道。

“吳生,剛才有電話打過來!”助理阿強小跑過來,低聲道,“又是邵氏那邊的李製片,問您晚上有沒有空喝茶。”

吳思遠擺擺手,語氣帶著點不耐煩:“就說我今晚約了人談劇本,改天吧。”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以後這種探口風的電話,你看著應付就行。”

阿強點頭應下,心裡卻暗暗咋舌。

自從三天前陳秉文那二十萬投資到賬,以及那份放棄港臺分成、只拿日本和東南亞版權的合同簽署後。

在吳思遠有意無意的放出風聲之後。

吳思遠辦公室的電話就沒停過。

以前對思遠影業愛答不理的電影公司老闆、製片人,甚至一些獨立導演,都像聞到腥味的鯊魚,紛紛找上門來。

原因無他:一個手握重金、要求古怪,只要海外版權、且似乎對電影圈規則不太熟悉的“外行金主”出現了!

此時港島電影行業處於一個變革與轉型的時期,大型電影公司資金充裕,新導演及獨立製片人資金短缺。

而且電影的融資渠道相對單一,主要依賴於大型電影公司和少數富商的投資。

對於一些新導演和獨立製片人來說,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援

陳秉文這個“糖水大王”的出現,無異於一塊從天而降的肥肉。

“吳生,陳生那邊真的只要日本和東南亞版權?”

阿強忍不住又確認了一遍,他總覺得這買賣透著詭異。

吳思遠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白紙黑字籤的合同,還能有假?

陳生是做實業的,想法和我們搞藝術的不一樣。

他看好日本和東南亞市場,願意賭一把,我們樂得輕鬆拿錢拍戲。

至於怎麼發行”他聳聳肩,“誰知道呢?也許他另有門路,也許就是錢多燒的。

反正,對我們沒壞處。”

他拍了拍阿強的肩膀:“行了,盯著點片場,我去打個電話。”

他轉身走向安靜的角落,心裡卻在盤算:陳秉文這筆錢真是及時雨,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無形中抬高了思遠影業的身價。

現在圈內都在猜測,這個“糖水大王”到底什麼來頭?

他下一個投資目標會是誰?

這個疑問,很快也縈繞在更多人的心頭。

觀塘廠辦公室。

陳秉文正與凌佩儀討論加盟手冊的細節。

“凌總監,加盟商的篩選標準必須再細化。”陳秉文將加盟手冊草案推向凌佩儀,手指指著“加盟商資質”條款上:“‘具備一定餐飲經驗’這一條看似合理,實則可能把真正有實力的人擋在門外。

很多優質投資者未必有餐飲背景,但可能在其他行業積累了成熟的運營能力。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有餐飲經驗的人,而是會經營的人。”

凌佩儀點頭,快速記錄:“明白。我會補充具體條款,並設計一份詳細的背景調查表。

另外,原料統一配送的損耗率控制,我建議引入獎懲機制”

正討論間,高振海敲門進來彙報:“文哥!有客人找!”

陳秉文微微皺眉,對凌佩儀道:“抱歉,凌總監,我們稍後再繼續。”

“您先忙。”凌佩儀合上資料夾,姿態專業。

陳秉文下樓,只見鋪子裡除了高振海,還站著一位穿著花襯衫、頗有幾分頗有導演派頭的中年男人。

男人手裡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公文包,眼神熱切地打量著觀塘產區繁忙景象,看到陳秉文出來,立刻堆起笑容迎上來。

“陳生!久仰大名!鄙人羅棋,是個導演!”男人熱情地伸出手。

羅棋?

陳秉文對這個名字有點印象,是邵氏旗下一位擅長拍武俠片的導演,風格硬朗,在圈內有一定地位。

他不動聲色地握了握手:“羅導演?幸會。不知找我有何貴幹?”

“哎呀,陳生真是年輕有為啊!”羅棋沒直接回答,先是一通恭維,“我看了報紙,您投資吳思遠那部《醉拳》,真是大手筆!

有眼光!吳思遠這小子運氣好,遇到您這樣的伯樂!”

他話鋒一轉,壓低聲音,帶著幾分神秘:“不過陳生,吳思遠那部戲,格局還是小了點,小打小鬧的功夫喜劇,上不了大臺面。

我手裡有個本子,那才叫大製作!

講的是梁山好漢聚義,反抗朝廷暴政,場面宏大,俠義精神十足!

絕對能轟動港島,橫掃東南亞!”

羅棋邊說邊從公文包裡掏出一迭厚厚的劇本大綱和幾張手繪的概念圖,不由分說地塞到陳秉文手裡:“陳生您看看!這氣勢!這人物!

只要資金到位,我保證拍出來比《醉拳》強十倍!票房絕對破千萬!”

陳秉文隨手翻了翻那幾張畫得頗為潦草的概念圖,上面是些常見的古裝廝殺場面。

他心中瞭然,這位羅導是把他當成不懂行的“冤大頭”了,想用“大製作”、“俠義精神”這些空泛的概念來忽悠投資。

“羅導演,”陳秉文將劇本推了回去,語氣平淡,“我對電影是外行,投資《醉拳》也是機緣巧合。

您這個專案聽起來很有氣魄,不過,我目前的重心還是在陳記的生意上,暫時沒有新的電影投資計劃。”

羅棋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再次堆笑:“理解!理解!陳生是做大事的人!

不過電影投資回報快啊!

您看這樣行不行?您先看看劇本,感受一下?

或者,我安排個飯局,讓主演跟您見見面?都是當紅的靚仔、靚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