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陳記的版圖在急速擴張,人員數量快速增加,業務更是涵蓋了生產、物流、銷售、加盟管理、新品研發等多個維度。
原有的管理模式,靠高振海、鍾強、凌佩儀等核心骨幹親力親為,加上陳秉文事無鉅細的過問,已經顯得捉襟見肘。
陳秉文深知,是時候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了。
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和專業化的職能部門。
陳記食品從人治走向法治,從作坊式管理走向現代化企業治理,已經勢在必行。
三天後,觀塘食品廠會議室。
長方形的會議桌旁,高振海、鍾強、凌佩儀、阿生、梁啟明、李明、以及幾位核心班組長悉數到場。
氣氛比往常的例會凝重許多,所有人都隱約感覺到,今天這場會議,將決定陳記未來的走向。
陳秉文端坐主位,目光掃過在場眾人,開口說道:“各位,今天召集大家開會,只為一件事。
為陳記的未來,打下一個堅實的管理根基!”
他開門見山,沒有任何寒暄。
“過去幾個月,我們攻城略地,擴張的速度遠超預期。
三家廠、五家標準店、三十個流動點、十家加盟店、三百多家士多店人員突破兩百,業務線縱橫交錯。
成績,有目共睹!
但問題,同樣觸目驚心!”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阿海,既要管生產,又要協調物流,還要盯著裝置維護,分身乏術!
強哥,帶著技術團隊在三個廠之間疲於奔命,連軸轉。
凌總監,市場、加盟、渠道一把抓,每天事務堆積如山,處理不完。
財務、採購、人事,分散各處,缺乏統一協調,效率低下。
整個陳記食品公司資訊傳遞滯後,決策鏈條拉長,風險在暗處滋生。
觀塘廠生產線軸承的裂紋,就是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陳秉文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敲在眾人心上。
他每說一條,在場相關負責人的臉色就凝重一分。
高振海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鍾強緊抿著嘴唇,凌佩儀則眼神凝重。
會議室裡落針可聞。
“這種靠幾個人親力親為、靠我事無鉅細過問的小作坊管理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它支撐不起現在的陳記,更承載不了陳記的未來!”
陳秉文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要發展,要走出港島,向新加坡、東南亞,甚至全世界。
要推出更多新品,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食品品牌!
靠什麼?
靠運氣?
靠蠻幹?
不行!
必須靠制度,靠體系,靠專業的管理!”
他環視全場,擲地有聲:“所以,我決定正式成立陳記食品有限公司總部!”
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總部”這兩個字代表著什麼大家都清楚,代表著規範化、體系化、專業化。
代表著陳記將從草臺班子真正蛻變為一家現代化的企業!
陳秉文沒有停頓,緊接著拿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檔案,清晰有力地宣讀起來:
“總部將設立以下核心部門:
一、市場部:負責品牌建設、市場推廣、廣告投放、市場調研。由李明擔任經理。
二、渠道部:負責標準店、加盟店、流動點的拓展、管理、運營支援、考核以及網格小組管理。由凌佩儀總監兼任經理。
三、生產部:統管長沙灣、觀塘、沙田三家食品廠的生產計劃、質量管理、裝置維護、成本控制及技術研發支援。由高振海擔任生產部經理,鍾強擔任副經理,主管技術研發與品控。
四、財務部:負責公司整體財務規劃、預算管理、成本核算、資金排程及風險控制。由梁啟明擔任經理。
五、採購部:負責所有原材料、包材、裝置及供應商管理及成本最佳化。
六、物流配送中心:負責原料入廠、成品出廠運輸、中轉倉管理及網格小組配送支援。由阿生擔任負責人。
七、研發中心:負責新產品研發、工藝改進、技術儲備。
八、行政人事部:負責公司行政管理、人力資源、法務、後勤支援。經理待定。”
陳秉文清晰地將各部門的職責、隸屬關係以及負責人一一說明。
高振海和鍾強下意識地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激動和壓力。
高振海,這個從五金廠工人一路跟著陳秉文打拼出來的漢子,此刻內心翻湧。
從長沙灣廠的廠長,到如今生產部經理,統管長沙灣、觀塘、沙田三家工廠。
這意味著他不僅要繼續盯緊生產細節、裝置維護,更要站在更高的層面,統籌三家廠的產能分配、成本控制、質量標準和人員調配。
責任如山,壓力巨大,但他心中卻燃起熊熊鬥志。
“文哥把三家廠都交給我,這是天大的信任,拼了命也要管好!”他暗暗握緊了拳頭。
鍾強,這位技術出身的骨幹,臉上的表情則更為內斂,但眼神卻異常明亮。
從技術領班,晉升為生產部副經理,主管技術研發與品控!
這不僅是職位上的提升,更是對他專業能力、嚴謹作風的極大認可。
他深知這個位置的分量,新品研發的成敗、產品質量的穩定、工藝最佳化的效率,都將繫於他一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