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陳國富和汪巧珍陪著水生表哥聊家常,陳秉文則回到寬敞明亮的書房裡。
此刻,他面前攤開一張港島地圖,上面密密麻麻標註著陳記現有的標準店、流動點、加盟店位置,以及惠康超市的網點分佈。
紅藍標記交織,勾勒出陳記糖水目前的商業版圖。
“陳記的銷售網點還不夠多啊”
陳秉文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劃過,最終停留在那些沒有被任何顏色覆蓋的、星羅棋佈的街巷和屋邨。
“九龍、港島的核心商圈、工業區,我們靠標準店、流動點、加盟店和惠康超市,基本覆蓋了。”
他自言自語,拿起紅筆在地圖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著居民區的小方塊上畫著圈。
“惠康、標準店、加盟店是主動脈,但真正深入市井,像毛細血管一樣無處不在為城市供血的,是這些……”
他的筆尖重重地點在那些沒有標記的地方。
“士多店!”
“兩萬多家士多店!”
1978年的港島,大型連鎖超市如惠康、百佳正在崛起,但遠未達到後世壟斷的程度。
遍佈街頭巷尾、屋邨樓下計程車多店(雜貨店),才是港島零售業真正的基石和毛細血管!
它們數量龐大,深入社群,貼近居民,營業時間長,購買決策快,是日用消費品、零食飲料銷售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
更重要的是,士多店老闆多是本地街坊,熟悉社群,人情味濃,顧客黏性高。
如果能將陳記瓶裝糖水鋪進這些士多店……
那意味著陳記的產品將真正意義上滲透進港島每一個角落,進入每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
這將是比惠康超市覆蓋面更廣、觸角更深、品牌曝光更頻繁的黃金渠道!
“毛細血管……”
陳秉文在筆記本上重重寫下這四個字。
“惠康是主動脈,士多店才是遍佈全身的毛細血管!
打通它們,陳記才能真正紮根港島,成為家喻戶曉、觸手可及的國民品牌!”
他深吸一口氣,思路愈發清晰。
“但士多店數量龐大,分佈零散,單店銷量有限,配送成本高,管理難度大。
傳統的廠家直銷或大經銷商模式,面對如此分散的終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必須創新模式!”
一個清晰的計劃在他腦中逐漸成型。
陳秉文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快速勾勒:
將港九新界劃分為若干網格。
每個網格由一名市場專員熟悉街情,帶領兩名臨時促銷員組成網格小組。
小組攜帶少量樣品,免費鋪給目標士多店主。
賣完再結算貨款,賣不掉可全額退回。
陳秉文放下筆,目光盯著筆記本上剛剛勾勒出的“網格小組”模式草圖。
“免費鋪貨,賣完結算,賣不掉可退”
他低聲重複著這幾個關鍵詞。
這個看似簡單的模式,其核心在於徹底打消士多店老闆的庫存風險顧慮。
那些守著幾十年小本生意的阿伯阿嬸,最怕壓貨虧本。
一瓶糖水賣不出去,對他們來說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免費鋪貨”,等於陳記先墊資,把風險扛在自己肩上。
“賣完結算”,意味著士多店老闆無需提前支付一分錢,只有實實在在賣出去賺到錢後,才需要支付貨款。
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的資金壓力。
“賣不掉可退”,更是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
賣不動?
沒關係,原封不動退回來,不損失一分錢。
這種模式,對於習慣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批發模式計程車多店老闆來說,幾乎是零風險、零門檻的嘗試。
陳秉文反覆推敲著網格小組的細節,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直到深夜。
當最後一個疑問在腦中釐清,他合上筆記本,心中已有定計。
翌日清晨,天剛矇矇亮。
陳秉文洗漱完畢,換上襯衫西褲,把昨晚制定好計程車多店渠道擴張計劃裝進公文包,準備出門去觀塘廠。
剛走到客廳,就看到水生表哥已經穿戴整齊,拘謹地站在門口等著了。
他身上穿著陳國富的一套半舊但乾淨的工裝,雖然不太合身,但洗得發白,透著一股樸素的整潔。
“表弟,早上好。”水生看到陳秉文出來,連忙打招呼,“我跟你一起去廠裡吧?
我力氣大,什麼活都能幹!”
“表哥,不急。”陳秉文溫和地笑了笑,示意他坐下,“你剛來港島,又經歷了那麼辛苦的路程,先在家好好休息幾天,熟悉熟悉環境,養足精神再說。”
這時,汪巧珍端著早餐從廚房出來,也連忙附和:“是啊,水生,聽阿文的。
你昨天才到,氣色還沒緩過來呢,多歇兩天。
廠裡的事不急,阿文都安排好了。”
陳國富也放下報紙,勸道:“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休息好了,幹活才有力氣。”
水生卻用力搖搖頭,異常堅定的說道:“姑丈,姑媽,表弟,我不累!
真的!
在老家,比這累的活天天干!
我來港島,就是為了賺錢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