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製作:從重鑄二次元遊戲開始

第48章 玩法

《微紀元》是一款單機作品,其體量和前世的《冰汽時代》差不多。

在這款遊戲中,玩家需要從第一代微紀元開始,瞭解,並親自建設微紀元。

基於這個需求,遊戲的框架雖然採用了模擬建設遊戲的框架,但核心的玩法卻並未完全壓在模擬建設這個專案上來。

作為微紀元的決策者,玩家需要處理三件事。

這三件事,對應了遊戲中的三個玩法。

其一,是城市的建設系統。

這個玩法是最基礎的模擬建設類玩法。

其二,是微紀元的宣傳。

在遊戲的設定中,為了強化遊戲性,在解鎖最終科技之前,玩家的人口增長主要來源於宏人的縮小,也就是說玩家需要透過宣傳,讓更多的宏人自願加入到微紀元中。

其三,則是外交與戰鬥。

外交就是和宏人政府打交道,而戰鬥則主要集中在探險隊玩法。

從這三個核心玩法也可以看出,《微紀元》整個遊戲的重心並不完全在模擬建設上。

整個遊戲的企劃案,是以關卡為切入點。

就像流浪地球,從行星發動機建設,點火,到中間各種故事,每一個事件的時間跨度其實很大。

在電影中,這種跨度是直接透過一行字幕,進行跳躍。

但在《微紀元》這個遊戲的企劃案裡,則是透過關卡,對不同時代的微紀元進行切片。

讓玩家能夠體驗到微紀元從建立,發展,壯大,最後反過來奪取了宏人的管控,最終躲過危機,以及到和最後一個宏人見面的全過程。

傳統的關卡式設計,其實對模擬經營遊戲來說並不是非常契合。

因為模擬經營遊戲,玩的是一種成就感,一種看著城市慢慢發展,越變越好,道路從擁堵變得順暢,經濟越來越發達,城市的新建築越來越多。

簡而言之,聚沙成塔。

在這樣的模式下,能把關卡做好的模擬遊戲特別少。

因為玩家知道關卡會結束,這也就讓不少的模擬遊戲玩家玩遊戲的時候,往往是直奔沙盒模式開玩。

那麼在楚晨的《微紀元》中,是怎麼解決,或者說是用什麼方法來吸引玩家來玩關卡呢?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

變數。

《微紀元》和傳統的模擬建設遊戲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其時間跨度。

在企劃案裡,楚晨也表達了,將重點放到深耕每一個切片關卡的細節,以此來為玩家提供樂趣。

比如第一關。

最初的微紀元城市是在實驗室內的開始進行建設的,而且尺度只有千分之一,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微紀元。

存在微人和大量宏人科研人員的互動。

玩家能夠從三個角度切換城市,分別是地圖固定點位的自由視角,比如玩家可以將視角放到汽車,放到路人。

雖然不可能控制汽車和路人,但可以把視角放上去。

其次,就是正常遊玩的經典建設視角,也就是正常模擬經營遊戲那種俯視角。

最後就是宏觀視角。

在第一關,這個宏觀視角,會把視線拉到人類研究員的視角,在這個視角下,玩家建設的城市就有點類似移軸攝影下的世界。

看起來極度小巧卻又異常真實。

在這一關,玩家就會感受到《微紀元》和其他所有的城市模擬建設遊戲都不一樣的地方,這就是貫穿整個《微紀元》遊戲的“視覺奇觀”系統。

第一關能夠明顯感知到視覺奇觀有兩個,其一,是玩家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居民投訴,要求設立法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