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堅,我是華爾街傳奇空頭

第133章 控股公司

拉里回到潘恩韋伯證券公司自己的辦公室,關閉了房門,取過一張紙,將目前能想到的各種問題都在紙上羅列了出來。

首先就是近期要成立的一系列公司:包括目前正在商討籌備中的跟勃朗寧兄弟成立的槍械公司、經營便利店的零售公司、還有經營蒸汽奶茶和烤肉的食品連鎖公司。

拉里打算各自成立互不統屬的獨立實體公司,萬一哪個出現問題,也不會傷及其它公司板塊。

另外,拉里在跟肯尼迪共同投資福特汽車時候得到了個提示,那就是用基金或者控股公司對實際公司進行投資,可以有效的在公司名錄裡隱去自己的身形。

跟此時的律師、銀行業高階人士深入瞭解過之後,拉里也學到了不少現代公司制度知識。

除了對公眾隱身,這種利用控股公司控制實體公司還有其它好處。

比如建立債務風險的防火牆——若實體公司出現破產,債務僅限該層,不會漫延到自己的資產以及控股公司其它的資產;

第二點非常吸引人的就是稅收最佳化——控股公司從實體公司獲得的分紅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並可以直接用於再投資;如果後續自己想收購虧損企業,其虧損額可以抵扣控股公司的整體利潤。

還有一點隱藏的好處就是這樣的多層股權設計可以規避未來的反壟斷調查。拉里知道後續美國會加大對壟斷企業的控制,而1890年國會透過的《謝爾曼反壟斷法》其實已經是一個苗頭了。

利用控股公司作為投資平臺,可以同時控股多家不同型別、不同業態的各類公司,防止業務混雜,也能規避對行業壟斷的審查。

另外,透過設計多層控股結構,自己也可以在後期利用槓桿,用小資金撬動實體公司的控股權。

根據前世對於公司的架構的一些閒散知識,拉里有個認知,利用控股公司、或者信託、或者基金控制實體公司,肯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對於商業投資的頂層控制架構,如果現在就考慮清楚,以後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另外,拉里自己現在是個投機者,自己所有的錢都是從股市上得來的。若是將股市投機得來的錢用到股權投資上,這兩者之間必須建立一道堅固的隔離牆。

如果企業股權投資那塊遭受了損失,不會危及自己的家產和現金;同樣的,如果自己哪天在股市上看走了眼,或者被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暴跌搞的傾家蕩產的時候,自己另外的股權投資也不會遇到任何風險。

.

設計完控股公司的架構,拉里繼續將包括福特汽車、勃朗寧槍械公司、便利店零售和奶茶烤肉連鎖食品店也做了挨個的分析。

福特汽車自己現在的持股還是太少了!才25%。

拉里明知道福特汽車將成為美國汽車時代王者,持有如此之少的股權,簡直是不可忍受的。

不過這事也得從長計議,畢竟現在的股權框架是最有利於汽車公司初期的發展的。

況且,拉里有個感覺,肯尼迪投資福特汽車,未必是像自己一樣對汽車這種發明充滿信心,而真的只是一種有錢人為了博取“彩頭”,而進行的天使投資。

一旦投資獲得了超額收益,他是有退出的可能的。畢竟他是個職業政客,更看重類似票倉等實際政治收益,不會像一個職業投資家一樣去思考問題的。

這就彷彿前世香港“股票小超人”購買了騰訊的20%股權,兩年就賺了10倍收益,然後高高興興就把所持有的股票全賣給南非報業了。然後就看著那些股票又漲了幾千倍。

就算肯尼迪不退出,福特汽車也終將會上市。

實在不行自己就利用牛市熊市的股票波動,間接在二級市場上再增持福特汽車的股票,總之自己絕對不可能滿足於區區25%的福特汽車股權的。

相比肯尼迪,拉里更擔心的反而是亨利·福特,因為他是真正相信汽車能改變時代的。

換句話說,拉里自己是知道未來有汽車時代,所以“因為看見而相信”;但亨利·福特是“因為相信而看見”,他對自己的發明有種極致的信心,這既是福特前進的動力,也是他發明家和商業大亨天生就具有的特性。

等汽車公司真正賺到了大錢,拉里毫不懷疑亨利·福特會想盡辦法獨佔公司的,因為他心裡清楚:一旦汽車時代到來,他的汽車公司、加之流水線這種效率和成本的“大殺器”,福特汽車公司將會創造多大的價值!

所以,拉里覺得自己得盯住福特,不要因為利益分配成為仇人,但也不能被他甩掉變傻瓜,這是重中之重。

勃朗寧槍械公司那邊其實簡單的多,畢竟這是個輕資產的公司,拉里不打算像福特汽車一樣搞一套公司架構,設計套取勃朗寧的專利,而是在尊重他智慧財產權的基礎上,再進行對等合作。

畢竟,在這個公司,拉里是有牽制手段的,那就是最重要的推銷產品和訂單獲取,是由自己包辦的。

勃朗寧是個天才武器設計師不假,但他沒有看透未來的眼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