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

第8章 祖制之爭,首輔陷兩難

太和殿的金磚地。

被晨光曬得發燙,每一塊磚縫裡都透著灼人的熱氣。

劉健站在殿中。

花白的鬍鬚微微顫抖,像秋風裡的枯草。

他手裡的象牙笏板。

卻舉得筆直,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啟奏陛下,先帝新喪,國本未穩,當行大赦天下,以安民心。”

他頓了頓。

眼角的餘光掃過階下的百官,像在清點自己的籌碼。

聲音陡然提高,帶著幾分刻意的洪亮:“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雖有過失,但念其為皇親國戚,又是太后胞弟,懇請陛下念在骨肉親情份上,從輕發落,也算全了太后一片慈母心。”

這話軟中帶硬。

既抬出“大赦天下”的祖制當盾牌,又扣上“骨肉親情”的帽子堵退路。

明著是求情,實則是逼朱厚照讓步——你敢不聽?就是違祖制、背親情!

階下的文官們暗暗點頭,有人悄悄用袖子抹了抹手心的汗。

劉首輔這招高啊!把太后和祖制都搬出來,看新皇還怎麼硬氣!

朱厚照坐在臨時寶座上。

指尖輕輕敲擊著扶手,發出“篤、篤”的輕響,像在算著什麼賬。

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劉首輔說的是祖制?”

“正是。”劉健躬身道,腰彎得更低了些,“太祖爺立國之初便有定製,新君登基或遇國喪,可大赦天下,以彰仁德。此乃洪武年間便定的規矩,臣不敢欺瞞。”

“哦?”朱厚照挑眉。

聲音裡帶著幾分玩味,像貓逗老鼠時的慵懶:“那太祖爺還有一條祖制,劉首輔怕是忘了。”

他站起身。

素色龍袍在晨光中泛著冷光,衣襬掃過寶座邊緣,帶起一陣微風。

“洪武十八年,太祖爺親定《大誥》,凡貪汙六十貫者,斬立決,剝皮實草,懸於衙門外示眾。”

他目光掃過劉健,像刀子刮過老樹皮:“這條祖制,劉首輔認不認?”

劉健的臉色。

“唰”地白了,從額頭一直白到脖子根。

他怎麼忘了這條!

張家兄弟強搶民女、霸佔田產,光在通州就圈了三百畝良田,折算下來何止六十貫?

按太祖祖制,死十次都不夠!

“陛下,”劉健強壓下心頭的慌亂,聲音發緊,硬著頭皮道,“此一時彼一時。太祖爺時天下初定,需嚴刑峻法鎮住宵小;先帝在位時行仁政,輕徭薄賦,早已改了這嚴苛條令,方能讓百官盡心,天下歸心。”

“改了?”朱厚照向前邁了兩步。

龍靴踩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迴響,每一步都像踩在文官們的心上。

“先帝改了太祖爺的祖制?”

這話像一根淬了冰的針。

紮在所有文官心上——大明朝以孝治天下,更以敬祖為天條。

改祖制?那是大不敬!是要被釘在史書上罵的!

劉健的額頭瞬間沁出冷汗,順著皺紋往下淌,滴在金磚上洇出小水痕:“陛下息怒,先帝並非改祖制,只是……只是因時制宜,寬嚴相濟。”

“因時制宜?”朱厚照冷笑。

聲音陡然拔高,在太和殿裡炸響,震得樑上的灰塵都簌簌往下掉:“那朕倒要問問劉首輔——先帝大,還是太祖大?”

“這……”劉健猛地抬頭。

眼裡滿是震驚,嘴巴張了張,卻發不出聲音。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十五歲的少年,竟會丟擲如此刁鑽的問題!

若說太祖大,那先帝“因時制宜”改祖制便是不敬祖宗,他劉健附和先帝,便是同罪;

若說先帝大,那便是不敬太祖,置開國之君於何地?

這哪裡是問話?這是逼著他往死路上跳!

階下的文官們也炸開了鍋。

交頭接耳的聲音像潮水般湧來,又趕緊壓低——

“首輔怎麼答?這題就是個死局!”

“新皇太厲害了,這是把首輔架在火上烤啊!”

“完了完了,這下要栽……”

次輔謝遷站在一旁。

看著劉健僵在原地,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像被打翻的調色盤。

悄悄給身邊的監察御史王憲使了個眼色——眼角往殿中一斜,又輕輕點了點頭。

王憲會意。

袖口下的手暗暗握緊,指節捏得發白。

他是言官,按例可以風聞言事,就算罵錯了,也能落個“敢言”的名聲,此刻站出來打圓場,最合適不過。

劉健看著朱厚照那雙似笑非笑的眼睛。

只覺得後背發涼,像被一條冰蛇纏上了。

他從政四十餘年,輔佐過憲宗、孝宗兩朝天子,什麼樣的風浪沒見過?

當年萬貴妃專權,他敢在朝堂上硬頂;弘治朝宦官漸起,他能聯合群臣壓下去。

可今天,在這個少年天子面前,他竟像個初入官場的秀才,被問得啞口無言。

“陛下,”劉健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像風中的殘燭,“太祖是開國之君,先帝是守成賢主,皆是我大明根基,臣……臣不敢妄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