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片通古代,歷朝歷代集體破防

第11章 老朱出場,忐忑的朱棣!

“貞觀盛世,古今罕見。”

永樂時期。

朱棣回想著史書上記載的大唐盛世,內心同樣充滿嚮往。

身旁漢王朱高煦自豪道:“太祖他老人家曾說過,太宗英姿蓋世,蕩平群雄,以武定天下!”

“就連那成吉思汗,也說過安邦定國必習唐宗兵法,他只能稱為海可汗,而太宗卻被尊稱為天可汗!”

說著,還不忘瞥了一眼身邊惶恐的朱高熾。

言外之意再明顯不過,老大多疾,不堪重用,您老人家應該選個像唐太宗一樣能馬上治國的繼承人。

朱棣看了眼朱高煦,這混賬常常自比唐太宗,其言外之意他豈能不明白?

只不過這混賬想當唐太宗,他還不想當李淵呢?

況且讓朱高煦這混賬成了太宗,那等自己百年之後怎麼辦?總不能換個別的廟號吧?

一直以來朱棣都視李世民為榜樣,太宗這個廟號被他人搶走,讓他如何能夠接受?

於是乎。

朱棣一直沒有說話。

氣氛逐漸冷淡了下來。

許是察覺到氣氛有些怪,朱瞻基趕忙出面岔開話題。

“孫兒認為,有些地方仙幕說的並不是很貼切,大唐真正能夠降服突厥,靠的絕對不是什麼懷柔,而是強橫的武力。”

“大唐盛世,絕不是因為萬國來朝彰顯的盛世,而是因為它強盛,所以才會有萬國來朝的盛景。”

“不過孫兒看唐史,最驚歎的是太宗既能揮師拓土至帕米爾,又能讓長安米鬥三錢,百姓安樂。”

“他讓胡人在朝為官,卻不見朝堂紛亂,反倒是四夷來朝,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此等‘打出來的盛世’,比一味守成更難得。”

朱瞻基的一番話,算是說到朱棣心坎上了。

“你太爺爺常說‘治天下,當猛則猛,當寬則寬’,李世民就是把這尺度拿捏到了極致。”

“對外能揚刀立威,對內能休養生息,連仇敵都能化為肱骨,這才是真正的帝王本事,你可要好好學著點。”

朱瞻基暗喜,忙道:“爺爺說得是,那阿史那社爾本是突厥王子,竟為大唐血戰西域,連故國都敢征伐,最後還願為李世民殉葬,這等忠義,全是被太宗的氣魄折服!換作是孫兒,也當效仿之。”

聽著爺孫兩人的對話,朱高煦心中頗有不爽。

這小崽子,老爺子誇他幾句,他還真敢借驢上坡,也不怕閃著身子!

還效仿之……

你效仿個頭啊!

真拿自己當未來皇帝了!

這時,朱棣看著始終一言不發,似乎是陷入到沉思中的朱高熾,淡淡道:“老大,想什麼呢?”

朱高熾愣了一下,而後呵呵笑道:“兒臣突然想到唐太宗在突厥處置問題上的一些趣事,一時有些失神。”

朱棣來了興趣:“說來聽聽。”

朱高熾笑著拍了拍好大兒的肩膀:“瞻基這孩子說的對,有些地方仙幕說的並不是很貼切,就拿唐太宗處置匈奴俘虜這一問題來說吧。”

“當初李靖將軍大破突厥,抓獲了大量突厥人,關於這些突厥人的處置問題,當時絕大多數的朝臣認為,應該將這些突厥人打散到全國各地,進行全面的教化。”

“後來溫彥博說應該善待這些外族人,當對他們有教無類,授以生業,劃分一處區域對之進行教化,這樣多年之後,這些突厥人盡數變成大唐子民,畏威懷德,將永無後患。”

“溫彥博的建議,在當時受到魏徵的強烈反對,魏徵盡舉魏晉以來,五胡亂華的種種禍事,於是建議太宗,要不將這些突厥人全都趕走,要不將這些人全殺了,否則這些人定會禍害中原……”

隨著朱高熾的講述,在場的眾人也不禁想起這段歷史。

之後的事,就像天幕所說的那樣,唐太宗採納了溫彥博的建議,將大量的突厥人安排在了北方,這也為後來的禍患埋下了伏筆。

朱高熾繼續道:“由於當時投降的突厥人實在太多了,以至於當時上朝的時候,突厥人數量都快趕得上漢人大臣了,後來涼州都督上書曾言,“安撫遠邦必先安定近邦,中原的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藩邦之人,猶如枝葉,損傷根本來使枝葉繁茂,來求得長久的平安,沒有這樣的道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