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本不是單純的科學考察,這是一位母親,在替自己那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兒,近距離審視這個讓她又愛又恨、念念不忘的“前男友”兼“問題合夥人”!
巨大的震驚過後,是更深的惶恐和一絲荒謬感。
他剛才還在絞盡腦汁地編故事騙這位“科學家”,轉眼間卻發現對方是“丈母孃”!這謊言還怎麼繼續?
王希似乎看穿了他的窘迫,擺了擺手,語氣恢復了學者的平靜,但眼底深處那份“自家人”的溫和並未褪去:
“別緊張,公是公,私是私。我現在是以聯合研究小組負責人的身份在和你探討科研問題。”
“你父親的發現非常有價值!‘野塘旱倔種’,這很可能是一個極其珍貴的抗旱野生稻資源!甚至可能蘊藏著解決乾旱地區糧食安全的關鍵基因!”
她的態度瞬間將林星從尷尬的“見家長”氛圍拉回了科研頻道。
但林星敏銳地察覺到,王希在“公事公辦”的語調下,對他的信任度似乎無形中提升了一個層級——這或許是源於母親對女兒眼光的某種潛在認同?
“王教授……阿姨……”林星一時不知該如何稱呼,臉有些發燙,“我……我知道的真的就這麼多了,種子就那麼多,都種在這裡了。”
“沒關係。”王希的目光重新變得熱切,聚焦在B組秧苗上,“現在有了這批寶貴的F2代,就是最好的研究材料!我建議立刻調整研究重心!”
她將林星去年收穫的種子視為F1代,今年播種的視為F2代。
她迅速提出計劃:
1.深度表型分析:
對B組進行更全面的農藝性狀記錄(株高、分櫱動態、穗部性狀發育等)。
2.抗旱性定量評價:
在試驗田內劃出隔離小區,對B組進行可控的乾旱脅迫實驗,精確量化其抗旱能力。
3.分子標記輔助:
採集樣本,利用實驗室裝置進行初步的分子標記分析,嘗試尋找與抗旱、多櫱相關的特徵標記,為後續基因挖掘打基礎。
4.種子擴繁與保護:
將B組作為核心育種材料,精心管理,確保收穫足夠多的純淨種子用於後續研究和擴繁!這是重中之重!
5.溯源嘗試(非必須但重要):
“當然,”王希看向林星,“如果你能回憶起那個野塘更具體的位置,或者找到你父親當年可能留下的關於那幾株野生稻的哪怕一張草圖、一句話記錄,對我們理解其遺傳背景和生態適應性都至關重要。”
林星聽著王希條理清晰、充滿激情的計劃,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他欣喜若狂!因為王希的深度介入和科研手段,將為他驗證詞條水稻的超級潛力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背書!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如履薄冰。分子標記分析?萬一真檢測出什麼無法解釋的“異常”怎麼辦?更重要的是,他上哪裡去找那個根本不存在的“野塘”和父親的“記錄”?
“位置太模糊了,只記得在後山深處,具體哪條溝我確實不清楚,父親筆記裡也沒詳圖。”
林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圓謊,“至於記錄,我會再仔細找找老屋,看有沒有遺漏。”
他只能寄希望於“找不到”這個結果。
“嗯,盡力而為。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護好、研究好這些現存的‘火種’!”
王希點點頭,並未強求。
她此刻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了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秧苗上。
“林星,”她忽然又用了一種更親近的稱呼,語氣帶著長輩的囑託。
“這塊田,這些苗,是你父親留給你的財富,也可能是留給更多人的希望。好好照顧它們,科學上的事情,交給我。”
王希的信任和期許,像溫暖的陽光,又像沉重的責任,落在林星肩頭。
他看著這位既是頂尖科學家又是秦雨母親的教授,看著她眼中那份對科研的熱忱和對“自家孩子”事業的隱隱支援,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暖流,但謊言帶來的愧疚感也更深了。
“我會的,王教授……阿姨!”林星鄭重地點頭,聲音有些乾澀,“我一定把它們當成命根子,好好保護好它們!”
王希滿意地笑了笑,轉身繼續沉浸在她的觀察記錄中。
林星站在原地,望著田裡迎風搖曳的B組秧苗,陽光為它們鍍上一層金邊。
“野塘旱倔種”的謊言如同一個精緻的肥皂泡,在“丈母孃”的注視下,折射出虛幻而誘人的光彩。
這光彩究竟能庇護他多久?當科學的探針深入基因的層面,當金秋的稻穗展現出遠超“野生種”的驚人產量時,這個建立在父愛和孝心之上的美麗謊言,又將如何收場?
希望的田野上,種下的不僅是超級稻種,還有一個在親情與欺騙邊緣,越滾越大的秘密雪球。
傳奇的稻香裡,摻雜了太多難以言說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