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田加點詞條

第14章 旱地驚雷與魚池暗流

試驗田一角,被白色塑膠布和土埂嚴密隔離的“抗旱評價小區”內,空氣乾燥得彷彿能點燃火星。

王希教授設計的精準控水系統,將這片區域的土壤含水量嚴格控制在極低水平,模擬著嚴酷的乾旱脅迫。

小區內,三組水稻的命運涇渭分明:

C組(普通):早已蔫頭耷腦,葉片捲曲枯黃,彷彿隨時會化作乾草,零星掛著幾顆乾癟的穀粒,宣告著絕收。

A組(耐旱單因子):頑強地挺立著,雖然葉片也失去了光澤,邊緣有些焦枯,但整體植株仍保持著綠色,穗子低垂,穀粒雖不飽滿,卻清晰可見。

它們在掙扎,在證明著“野塘旱倔種”的耐旱血統。

B組(耐旱+增產雙因子):種植的地塊猶如旱地裡的綠洲!它們的葉片依舊舒展,深綠油亮,僅在葉尖有極輕微的枯黃跡象。

更令人震撼的是,它們的分櫱數幾乎未受影響,穗頭沉甸甸地壓彎了莖稈,穀粒灌漿飽滿,在灼熱的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與旁邊萎靡的C組和苦苦支撐的A組相比,它們簡直是生命奇蹟的化身!

王希教授蹲在田埂上,手中的記錄本許久未曾翻動。

她戴著草帽,汗水順著鬢角滑落,鏡片後的眼睛死死盯著B組水稻,一眨不眨。

旁邊的高精度土壤水分感測器、葉綠素熒光儀等裝置螢幕上的資料,無聲地佐證著眼前的景象並非幻覺。

“葉溫比環境低3.5℃,氣孔導度維持在可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低閾值。”

“天啊!水稻的根系活力,這種乾旱下根系活力竟然還有普通組的70%?!”

王希喃喃自語,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她親自採集樣本送回實驗室的緊急分析報告也回來了:

B組在乾旱脅迫下,與抗旱相關的保護酶(如SOD、POD)活性飆升,脯氨酸等滲透調節物質大量積累,而損傷指標(MDA)卻遠低於對照組!

這些分子層面的資料,為眼前的表型奇蹟提供了冰冷的科學註腳。

“這不可能……”王希下意識地低語,這顛覆了她數十年植物生理學的認知邊界。

沒有轉基因,沒有複雜的分子育種,僅僅依靠一個“野塘”發現的疑似野生種,其後代在常規種植下就展現出如此逆天的抗旱保產能力?

這簡直是對現有育種理論和技術的無聲嘲諷!她引以為傲的科學觀,在這一小片旱田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王阿姨?資料……怎麼樣?”林星的聲音在一旁響起,帶著恰到好處的“緊張”和“期待”。

他當然知道這個驚人的結果,但必須裝作不知情。

王希猛地回過神,看向林星的眼神極其複雜,震撼、困惑、探究,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尊重,那是對那神秘“野塘種”的。

她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林星,這B組……不,‘野塘旱倔種’,它的抗旱性遠超我的預期!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它的生理調控機制極其高效,能在極端缺水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維持生命活動和產量形成!這絕對是國家級的戰略種質資源!”

她激動地站起來,指著B組:“保護好!一定要保護好每一粒種子!我馬上調整研究計劃,抗旱性評價提前結束,重點轉向產量精確測定和種子擴大繁殖能力!”

“同時,我會聯絡國家種質資源庫和農科院的朋友,這種珍稀資源必須得到最高階別的保護和認證!”

她的語氣斬釘截鐵,充滿了保護珍寶的責任感。

林星心中大定,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太好了!謝謝王阿姨!”

水稻這邊,王希的深度介入和高度評價,為“野塘旱倔種”的未來鋪平了道路,也暫時掩蓋了詞條系統的光芒。

然而,剛鬆一口氣,張誠焦急的聲音就從育種場方向傳來:“林總監!林總監!出事了!”

林星心頭一緊,告別仍在田邊震撼回味的王希,快步跑向魚塘。

張誠臉色難看地指著幾個大型成魚池:“你看!草魚的生長速度!完全達不到預期!按這個速度,下個月底根本交不出合同規定的五萬斤規格魚!對賭協議要完蛋了!”

目前離對賭協議完成只剩下五萬斤(大約2.5萬尾)規格。

林星看著池中的魚群,眉頭緊鎖。

為了配合王希的研究和避免暴露,他這幾個月一直嚴格控制著詞條的新增:

1.弱化詞條效果:只給部分魚新增了弱化版【強壯】(體型增幅控制在5%左右),【抗病】更是慎用。

2.禁用【速生】:雖然解鎖了【速生】(動物生長速度提升15%)詞條,但根本不敢用,怕效果太顯眼。

3.“普通”飼料:使用的是張誠監管下采購的常規飼料,不敢用自己“最佳化”過的(怕被檢測出問題)。

結果就是,魚群雖然健康,但生長速度只是比普通養殖略好,遠低於“詞條魚”應有的水平。

而秦雨的對賭協議,要求的不僅是數量,還有規格(單體重),每條草魚不能少於2斤!

“現在怎麼辦?王教授那邊是出成果了,可我們這邊要砸鍋啊!”張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對賭失敗,他也得跟著倒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