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看著池中游速“正常”的魚,大腦飛速運轉。
常規手段提速已經來不及,而且換飼料、增氧等效果有限且需要時間。
唯一的破局點,還是詞條系統!但必須在王希和張誠眼皮底下,隱蔽、快速、批次地提升生長速度!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成型——群體性弱效疊加!
這是他最近空閒的時候,研究詞條系統的另一種用法!
“張誠,別急!有辦法!”林星眼神銳利起來,“還記得我們最初那套‘特殊營養方案’嗎?雖然對植物效果不明,但對魚,我們之前驗證過能提升活力!活力強了,攝食積極,生長自然快!”
“可現在用?來得及嗎?而且王教授那邊……”張誠擔憂王希能檢測出什麼異常。
“我們不用在核心種魚和苗上!就用在這批馬上要上市的成魚上!劑量減半,短期衝刺!”
林星解釋道,“而且,我們不直接往水裡加,改拌料!用‘特製開胃誘食劑’的名義!王教授主要關注水源和魚體殘留,對短期使用的飼料新增劑關注度沒那麼高!只要我們在送檢前停用一段時間,風險可控!”
這又是鑽空子!利用時間差和檢測專案的側重。
“拌料?‘開胃誘食劑’?”張誠將信將疑,“效果能保證?”
“試試!死馬當活馬醫!”林星斬釘截鐵。
他所謂的“特製開胃誘食劑”,核心就是在飼料中混入極微量的、他利用系統能力“點化”過的特殊成分——本質上是將【速生】詞條的能量,稀釋後附著在飼料顆粒上!實現群體性的、弱化版的短期加速效果!
林星將這種弱化版詞條的增幅效果控制在8-10%,這樣減少暴露風險。
事不宜遲!林星立刻行動:
1.秘密“點化”載體:他藉口回老屋找“父親留下的配料”,實則將自己關起來,消耗系統資金,將一批廉價的酵母粉和維生素預混料作為載體,進行了“群體附著型弱效【速生】”操作。
因為群體操作成本高昂,幾乎耗盡了他剩餘的私房錢。
2.“科學”包裝:將點化過的載體與常規誘食劑(如大蒜素、甜菜鹼)混合,包裝成“林氏活力促長素(水產專用型)”。
然後編造了一份極其簡單的“安全說明”,其中主要成分是酵母提取物、複合維生素、天然誘食因子等。
3.快速拌料投餵:在張誠的默許或者說無奈配合下,連夜將這批“活力促長素”按極低比例拌入成魚飼料中。
第二天開始,再加大投餵量和頻率!
效果立竿見影!
短短三天,原本“溫吞”的魚群像打了雞血!
搶食異常兇猛,投餌點水花翻滾,如同沸騰!
遊動速度明顯加快,整個魚塘充滿了躁動的活力。
一週後,肉眼可見魚體變得圓潤厚實,捕撈抽檢,體重增長速度顯著提升!
雖然還達不到早期“詞條魚王”的變態水平,但已完全超越了普通養殖,足以在規定時間內達到合同要求的規格!
張誠看著捕撈上來的、明顯肥碩了一圈的魚,目瞪口呆:“這……這‘活力素’也太神了吧?!”
林星擦著汗,心中石頭落地,臉上卻故作平靜:“祖傳的方子,激發魚自身潛力的。看來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老祖宗的東西。”
他再次將功勞推給“祖傳秘方”,與水稻的“野塘種”遙相呼應。
危機暫時解除。
然而,林星看著魚塘裡因【速生】效果而異常活躍的魚群,心中卻沒有多少喜悅。
這種在刀尖上跳舞的感覺,每一次“應急”都在透支他的個人資金和秘密的安全邊際。
王希沉浸在旱地稻的奇蹟中,暫時無暇他顧。
但張誠眼中那越來越濃的驚疑和探究,以及秦雨始終懸在頭頂的對賭壓力,都讓他喘不過氣。
試驗田裡,王希正小心翼翼地給B組水稻套上防鳥袋,金燦燦的稻穗預示著一個驚人的豐收。
而魚塘中,被“快速催熟”的魚群在加速遊向市場。
一邊是陽光下即將震撼世人的生命傳奇,一邊是陰影裡靠著“秘方”勉強支撐的資本遊戲。
林星站在田埂與塘岸的交界處,陽光照亮了稻穗,卻照不透他眼底的疲憊與隱憂。
旱地驚雷已然炸響,而魚池下的暗流,仍在洶湧。
傳奇之路的下一站,是迎接稻香的加冕,還是被魚群的躁動拖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