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

第55章 這個世界是一張網

加斯東·布瓦謝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看著萊昂納爾:“你很缺錢嗎?要知道你的第一篇作品是登在《費加羅報》上和大眾見面,還是登在《小巴黎人報》上和大眾見面,道路是完全不同的。”

《小巴黎人報》與《晨報》《日報》《小日報》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成為法國的「四大報紙」,每一份的日銷量都超過30萬份,最高甚至可以達到50萬份。

不過這幾份報紙都偏向於大眾娛樂,以政治、娛樂新聞和時評為主,受眾主要是下層民眾。

其中《小巴黎人報》除了新聞、時評外,還會刊登一些小說和連載作品,並且給作者的稿費很高。

《費加羅報》則是法國曆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起初是一份觀點激進的諷刺性刊物,後來屢經波折,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轉型成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要物件的精英化報紙。

這限制了《費加羅報》的銷量,每期大概只有7萬份左右。

不過法國的作家們,倒都是以將作品刊登在《費加羅報》上為榮——《惡之花》的波德萊爾,以及龔古爾兄弟都是他的撰稿人。

萊昂納爾一本正經地說:“教授,我確實缺錢——如果不解決眼下的難處,恐怕什麼路也不好走啊!”

加斯東·布瓦謝看了看萊昂納爾身上的衣服,想到那些傳聞,心裡難免有些疑惑,不過礙於身份不能直接問出口,只好遺憾地搖搖頭:“希望你以後不會為此而後悔。”

然後掏出一張紙遞給萊昂納爾,上面寫著不同報紙的轉載報價:

《小巴黎人報》,200法郎。

《費加羅報》,130法郎。

《高盧人報》,150法郎。

《自由報》,80法郎。

這些都是巴黎比較有名的報紙,不過報價確實懸殊——但這與報紙的定位有關,像《自由報》雖然只給了80法郎,但是它被稱為共和國的「泰晤士報」,是官員、外交人士、議員的首選報紙,甚至可以影響議會與外交。

接下就是一些小報紙,其中一家叫做《吉爾·布拉斯報》的報紙,乾脆連稿費都沒提,只有一句話:

【您的《老衛兵》將成為鄙報創刊的壓軸大作,我們將攜手走向法蘭西的文學殿堂。】

看來是個純畫餅的……

但很快一個奇怪的名字和一筆驚人的稿費映入了眼簾:

《祖國紀事》,220法郎。

萊昂納爾有些詫異地抬起頭望向加斯東·布瓦謝:“教授,《祖國紀事》是什麼報紙,竟然如此慷慨?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加斯東·布瓦謝不以為意地回答:“那是一家俄國的報紙。”

萊昂納爾難以置信:“俄國報紙?”

“是的,俄國報紙。那些俄國人很喜歡法國小說,這家報紙在巴黎有辦公室。”加斯東·布瓦謝耐心地解釋給萊昂納爾聽,“他們每週都會收到巴黎最新的文學風向,給的稿費也是最優渥的。”

他看萊昂納爾不是太瞭解小說、作家與各國之間報紙的關係,就站了起來,走到自己門口的報刊架前,抽出一大迭的報紙放到萊昂納爾桌上:“你以後總會了解的,看看吧。”

萊昂納爾雖然有150年後文學系老師的人生經驗和學識,但是並沒有覆蓋到這麼細緻的層面,於是細細看了起來。

布瓦謝教授給他的報紙裡,不僅有法國的報紙,還有俄國的《祖國紀事》《北方之花》;英國的《旁觀者》《半月評論》《家喻戶曉》;美國的《大西洋月刊》《哈潑斯報》《北美評論》……

加斯東·布瓦謝說道:“親愛的萊昂納爾,這些報紙織成了一張跨越國界的文學之網,所有的作家、記者都在這張網的某一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