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叛軍。
誰輸了誰才是叛軍。
阿西!
部隊,立正。
向宋符卡卡閣下敬禮!
忠橙!
——全小將。
但是王雲裳固有思維可不是如此。
“如今劍南大軍,士氣正盛。”
她緩緩開口道。
“擊敗鄭伏龍的先鋒大軍,只是時間問題。”
“加上我們暗地裡派去糧商支援。”
“白行簡意圖拿下洛陽的想法日漸嚴重。”
“我有上中下三策,第一計,哭陳困境,請旨守關。”
王雲裳如實說來。
“我已派八百里加急密奏,邊關流寇驟起。”
“恐其與逆賊勾結成掎角之勢,黑甲軍故退兵收關。”
賈三:“夫人的意思是,我們派人裝扮成賊寇?”
王雲裳微微點頭。
“黑甲軍就是橫亙在世人眼前的一座大山。”
“這些年,陳兵河東、潼關兩地,只守不攻。”
“各路諸侯認為我們偏安一隅,並無謀朝篡位之舉。”
沒辦法,黑甲軍的威名正盛。
朝廷三奪三賜,足見陸沉舟的“愚忠”。
但是他們又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打贏黑甲軍。
如果陸沉舟回守邊疆,沒有了黑甲軍的拱衛。
攻打洛陽他們還是很有信心的。
王雲裳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
“到時候洛陽被圍。”
“朝堂諸公只能廣招天下諸侯勤王。”
對於世家來說,誰當皇帝都沒有差別。
“屆時,夫君受邀進京勤王。”
“一要熱情,二要為難,三要消磨。”
“不過邊關戰事吃緊,各軍均有要務,且還要修築長城。”
她嘴角露出了一抹狡黠。
“能拖則拖,讓諸侯們背水一戰。”
“第二計便是連環離間,坐觀虎鬥。”
“偽造盟書,禍水東引。”
“夫君,可修書一封寫給河東李寇二人。”
“說其暫時無法入京。”
“只要其平定叛亂,可朝廷奏表封二人為王,故意讓信件被白行簡截獲。”
“收到訊息的白行簡會如何?”
“洛陽近在眼前,你們覺得她會放棄嗎?”
陸沉舟搖了搖頭。
“換做是我,我也不甘心啊。”
“什麼時候等她佔據城池,再動身出兵不遲。”
王雲裳望著陸沉舟,淡淡說道。
“無非只有兩個結果。”
“第一,白行簡俘虜皇帝,脅迫黑甲軍撤退。”
“第二,皇帝見狀不妙,帶領大軍退守江南道,另立朝堂。”
書房陷入沉默,都在思考王雲裳的一席話。
“夫人,會不會出現第三種可能。”
韓成功皺起眉頭,接話道。
“皇帝跟白行簡和談。”
“沒有這個可能。”
王雲裳回答得斬釘截鐵。
“白行簡是前朝公主,這本身就是死仇。”
“我籌謀了一年有餘,散落在劍南的謠言早已經生根發芽。”
“她深知其中有貓膩,都會拼命地往裡鑽。”
“其三,經濟絞索,抽薪止沸。”
“只要我們讓運輸的糧袋夾層中摻沙,各路諸侯軍心漸潰。”
她注視著案中沙盤,冷冷說道。
“皇帝南逃,白行簡鳩佔鵲巢。”
“我軍被迫攻入洛陽,清除亂黨,名正言順。”
陸沉舟聽完,當即拍板決定。
“就按照夫人的計劃而定。”
當然王雲裳還有第四個計策。
劃江而治,築巢引民。
把洛陽送給白行簡。
他們只要一定數量的百姓遷徙到長安來。
讓她繼續南下追捕宋符,他們在關隴安心發展。
不過陸沉舟拒絕了這個計劃。
這樣能讓長安和平發展。
但是這樣無異於分裂國土。
南北朝出現一次就夠了。
建元五年春,大明內亂衝突日漸嚴重。
統治集團內部分裂。
軍事失敗削弱統治根基,以及大規模農民起義。
已經使這個王朝瀕臨崩潰。
按照王雲裳之前的想法。
讓陸沉舟參與其中,絕對不會出現這個局面。
但無奈宋符太心急了。
龍淵李氏、河東裴氏、弘農楊氏,三家脫離朝政。
轉投渤海王宋霆,於渤海都護府建立“韓王”傀儡政權。
出兵高句麗、新羅國擴充兵源。
朝野震動。
成為第二次起義的導火索。
幽州趙氏、洛陽長孫氏聯盟。
在河北都護府,建立“燕王”政權。
同年四月。
李寇公孫徹二人不敵白行簡,敗走渤海。
淮南節度使張獻忠、鎮海軍節度使孫並,揭竿而起。
淮陰之戰爆發。
朝廷兵敗,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
同年八月。
嶺南東道節度使馮寶,黔中經略觀察使駱五溪,加入劍南聯軍。
於同年月底陳留會盟,擊敗忠武軍、兗海節度使佔據許昌。
山南東道節度使柳子房,荊南節度使蔡源節,進攻江南道。
鄭伏龍不敵,敗走琉球。
同年十月,以涼州節度使安文定為首。
天雄軍節度使皇甫鏢、歸義軍節度使石方,投靠陸沉舟旗下。
建元六年夏四月,三人率兵攻打吐蕃諸部。
同年七月,白行簡圍困東都洛陽。
定國公鄭擒虎,掩護宋符南下,逃至琉球。
大明中央政權名存實亡。
各地起義軍和割據勢力控制大片區域。
八月,弘農楊建德,逼迫宋霆禪位,國號為胤。
九月,山南道柳子房。
自立為帝,國號為鄭。
十月。
白行簡佔據東都。
重建大虞王朝。
洛陽明朝殘餘勢力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