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475章

9月20日下午,默哈訥迪河因為雨季而水量充沛,共和軍的三個團隊直接乘坐運輸艦在布巴內斯瓦爾城附近上了岸。

1個半小時之後,布巴內斯瓦爾城被共和軍攻下,4千駐守該城的英軍,在被殲滅了三分之一後投降了。

1日之後訊息就傳到了巴拉索爾城下的喬治·懿律耳中,後勤通道被切斷,讓這隻英國軍人及印度土兵組成的大軍頓時慌亂了起來。

特別是剛剛運抵布巴內斯瓦爾城一批彈藥落入了共和軍的手中,基本已經消除了喬治·懿律想要用短時間內攻下巴拉索爾城的計劃。

這隻印度土兵佔據了九成的英印軍隊,打打低烈度的殖民地戰爭還能保證基本的戰鬥力。

但是從帕德洛克到巴拉索爾的的血腥戰爭,卻早就讓這些印度土兵們失去了勇氣。

這些被英軍軍官用棍棒和皮鞭建立的殖民地部隊,在彈藥、糧食都欠缺的狀況下,終於開始逃亡了。

9月23日,喬治·懿律決定向西面的達爾傑爾撤退,撤退時英軍丟下了所有的大炮。在巴德拉克以北35公里處,11萬英軍被羅澤南率領的7千人牢牢擋住了。

在一日之中,發動了十多次進攻的英軍,也沒有撕開羅澤南的防線。

第二天趙南澤率領了1萬9千人追上了英軍的後衛,彈盡糧絕的印度土兵頓時四散而去。喬治·懿律和1萬7千英國士兵,卻不敢同土兵一樣逃亡,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結下的仇怨已經太多,一旦分散逃亡,只會被那些印度農民伏擊。

9月26日,被包圍於阿南北部一座小山上的喬治·懿律,帶著剩下的9千人向趙南澤投降了。

一天之後,在加爾各答以北的貝蘭布林,5萬7千共和軍在中將林鳳楠的帶領下,同20萬英印、尼泊爾聯軍展開了決戰。

共和軍大勝,此戰中:共和軍傷亡不到7百人,聯軍傷亡超過4萬4千人,被俘者7萬餘人,僅僅不到3萬人回到了巴特那。

尼泊爾軍在戰爭中傷亡最為慘重,這支部隊在法國軍事顧問的訓練下,不管是戰鬥力還是紀律都大大上升了。

也因此在共和軍的排炮轟擊下,軍隊幾乎被消滅了大半。逃亡回來的殘軍不到1千人,拉納·忠格·潘德戰死,這個訊息傳回了尼泊爾王國之後,比姆·森·塔帕重新執掌了王國大政。

這位首相重新控制了大局之後,便向共和軍派去了使者,卑詞厚禮希望能夠言和。

林鳳楠要求尼泊爾返還此前從錫金割去的大批土地,並派出僕從軍協助共和軍作戰。

比哈爾邦的王公們迅速認清了面前的現實,如果繼續和共和軍對抗下去,那麼一直對比哈爾邦土地虎視眈眈的尼泊爾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些王公們設宴邀請了巴特那的英國長官和英軍高階軍官,在宴會上突然發難,逮捕了這些英國人。隨後接受這些土邦王公命令的土兵,控制了整座城市,並迫使這座城市內的數百英軍放下了武器。

10月2日,比哈爾邦的王公們把邦內的2800餘英國人交給了共和軍,並表示願意向共和國繳納貢金,及提供士兵作戰。

10月17日,林鳳楠同尼泊爾王國的首相比姆·森·塔帕簽訂了拉傑沙希條約,尼泊爾王國成為了共和國的保護國。

而共和國接收了英國在比哈爾邦的一切權利,林鳳楠派出了一隻500人的部隊,接收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並在那裡組建軍隊向印度西北各邦進行攻略。

而林鳳楠帶著比哈爾邦、尼泊爾派出的輔助軍隊共9萬4千人,於10月27日抵達了加爾各答的外圍防線。

而就在三天前,加爾各答西南方最大的霍爾迪亞港終於被趙南澤攻下,被共和國陸海軍圍困的英國艦隊被迫向林光南投降,英國印度艦隊三分之一的力量被消滅了。

11月29日,共和軍把恆河三角洲地區的英軍壓縮到了加爾各答城內。英國失去了對印度東北各邦的統治權力,在軍事上英國在印度失去了進攻能力,開始陷入了防禦階段。

1837年2月,被圍近4個月的加爾各答城,爆發了大規模的疫病,大批的軍民死去,印度總督愛德華·勞終於向共和軍統帥林光南投降,交出了加爾各答城。

在這一年之中,烏長風攻佔了浩罕國,佔據了整個費爾幹納盆地,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幹全部落入了共和軍之手。

柯爾克孜族在共和軍的支援下,在天山山脈東北,哈薩克草原南部,以比什凱克為中心,建立了共和國的附庸國車師。

浩罕汗國的君主穆罕默德·阿里汗帶著殘兵逃入了塔什干城,共和軍對於浩罕人的反抗,進行了無差別的鎮壓,200餘萬人口的浩罕國,到1837年2月,大約已經降低到了和希瓦汗國差不多的人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