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殘暴的俄國軍隊,一心只想報仇的的共和軍更像是一部高效的殺人機器。俄國人追求的是土地和財富,而這群中國人似乎只想讓他們滅絕。
浩罕國那些曾經對認為共和國不過是一群軟弱的綿羊的領主們,終於在共和國的屠刀下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處境。
當共和軍屠光了第11座城市的居民之後,他們終於記起了當年壓迫的他們喘不過氣來的,在天山北麓強大無比的準噶爾汗國是怎麼滅亡的了。
從興都庫什山到天山,從安集延到納曼幹,各個地區的小領主跑來向共和軍宣誓效忠,帶來了糧食和貴重的金銀飾品。
悔恨不已的穆罕默德·阿里汗,數次派人向共和軍求饒,但是都被烏長風拒絕了。他派人告訴這位大汗,就算他逃到天邊,共和國也一定會把他緝捕歸案,用他的頭顱祭奠回亂中死亡的共和國公民。
共和國吞併了浩罕之後,就同北面的希瓦汗國,西面的布哈拉汗國相鄰了。
希瓦汗國剛剛處於一個強盛期,上一代君主穆罕默德·拉希姆·巴哈杜爾汗實現了國內的政治統一,使得這個只有80萬人口的小國成為了中亞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1825年登基的阿拉·庫裡·巴哈杜爾汗,並不如前代君主這麼雄才偉略,不過他也擊敗了幾次俄國的入侵。
並和強大的布哈拉汗國爭奪謀夫城,並不處於下風。當共和軍佔據了浩罕之後,被俄國和布哈拉汗國兩面壓迫的希瓦汗國,首先向共和國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同共和國結盟。
建立於河中地區的布哈拉汗國,是中亞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18世紀初,浩罕就是趁著布哈拉汗國衰落的時機分裂出去的。
布哈拉汗國的曼吉特首領馬桑·沙·穆拉德透過迎娶前代汗王的女兒,奪取了布哈拉汗國的政權,建立了曼吉特王朝。
經過了百多年的改革及興修水利,改組軍制。到了納斯爾·阿拉赫·巴哈杜爾接任埃米爾稱號時,布哈拉汗國已經重新強盛了起來。
這位這位1827年登基的埃米爾,是一位有著一定才能的野心勃勃之輩。從登基開始,他就不停的加強軍隊建設,試圖把浩罕、希瓦兩國納入布哈拉汗國,重現古代布哈拉汗國的輝煌。
布哈拉汗國人口的人數同浩罕差不多,但是同浩罕不同,布哈拉汗國以棉紡織業同絲紡織業作為國家的經濟命脈,他的糧食並不能自給。
布哈拉汗國挑起對鄰近國家的戰爭,無疑是斷絕了自己的商路,不過在他西面波斯、南面的阿富汗都處在衰落期,因此透過向這些地區出售棉布、絲綢,依然能保持布哈拉的經濟平穩發展。
一直積極對浩罕進行軍事壓迫的納斯爾·阿拉赫·巴哈杜爾,在穆罕默德·阿里汗逃入塔什干之後,就改變了立場。試圖以幫助這位浩罕君主復國的名義,插手浩罕同共和國之間的戰爭。
穆罕默德·阿里汗自然求之不得,並同布哈拉君主簽署了協議,承認了布哈拉的保護國地位。
但是這份協議,招致了同布哈拉相鄰的領主們不滿。共和軍到現在為止,雖然殺戮過甚,但是對於投效者並不干涉統治領民的權力,和奪取他們名下的土地財富。
而布哈拉的君主,已經藉著援助浩罕的名義,驅逐了布哈拉邊境上的領主們,把這些土地分給了自己的臣下。
面對布哈拉君主的不知死活,烏長風自然很樂意在中亞找一個盟友,他同意了同希瓦汗國結盟,並準備向布哈拉汗國用兵。
同布哈拉相鄰的浩罕領主,紛紛歸降了共和軍。浩罕南面的阿富汗王國,現在正形成一個統一的王朝。
原本分裂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林、白沙瓦和克什米爾五個主要的封建土邦,四分五裂的阿富汗王國。
在巴拉克宰部落的首領,多斯特·穆罕默德經過10年的努力下,終於成為了一個統一的王國,他得到了阿富汗埃米爾的稱號,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
巴達克山東面的博羅爾都部落,一向同中國關係良好,共和國更替了清王朝後,也始終沒有放棄進貢。
多斯特·穆罕默德任命了博羅爾都部落的一名首領作為自己的使者,向烏長風表示阿富汗王國依然願意保持同中國的宗藩關係,並無意冒犯共和國在中亞的行動。
烏長風大大的讚賞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表現,並把浩罕國同阿富汗王國之間的爭議領土交給了阿富汗。
多斯特·穆罕默德隨即派出了一隻1500人的軍隊,交給烏長風,願意協助共和軍的作戰。
安頓好了後方之後,烏長風終於可以沒有顧忌的對布哈拉汗國用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