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長風準備對布哈拉汗國出擊,並攻下浩罕汗國最後的重鎮塔什干的時候。
伊犁督軍左宗棠在哈薩克人的支援下,已經把自己的治所從伊寧移到了,巴爾喀什湖西北的一個俄羅斯人修建的據點內了。
俄羅斯人在中亞的殖民成果倒退了15年,其勢力從巴爾喀什湖退回了,伊希姆河邊以阿克莫林斯克為中心的卡拉幹達地區。
哈薩克汗國從18世紀的頭克汗去世以後,就分裂成了三個玉茲。
小玉茲的牧地在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以東,早在18世紀安娜·伊凡諾夫娃女沙皇時代就已經併入了俄國。
大玉茲主要分佈在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伊犁河等七河流域,曾經統治過塔什干、撒馬爾罕等地。
但是浩罕汗國的興起和俄羅斯勢力的南下,大玉茲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了。
當左宗棠擔任伊犁督軍之後,由於他頒佈的對於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的支援,及共和國對於俄羅斯在中亞勢力的驅逐,讓大玉茲殘存的哈薩克部族紛紛趕到了伊寧向共和國效忠。
在這些哈薩克人的支援下,左宗棠很快就把共和國統治的區域拓展到了巴爾喀什湖以北。
而中玉茲分佈在大玉茲之北,其人數最多,勢力最強,足跡覆蓋從額爾其斯河到錫爾河中下游的廣闊草原,夏季牧場主要在錫爾河中游及卡臘山脈一帶,冬季牧場在託博爾河、伊什姆河、努臘河、薩雷蘇諸河流域。
中玉茲先是被17世紀強盛起來的準噶爾汗國壓迫,接著又被進入中亞草原的俄羅斯所侵襲,在18世紀末中玉茲已經成為俄羅斯名義上的領土了。
沙俄根據1822年及1824年制定的《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條例》和《奧倫堡吉爾吉斯人條例》,將中玉茲領地分為8個區,歸西西伯利亞所屬的鄂木斯克州管轄。
按照規定,哈薩克各部落被限制在一定區域內定居,還剝奪了各部落小汗直接統治領民的權力。
取而代之的,是俄國派遣的公職人員,及俄國任命的哈薩克人管理地方一切事務。
此外俄國人還在哈薩克草原上大修要塞,徵發大量的哈薩克人免費的服徭役,和修建要塞的各項物資。
沿烏拉爾河、伊希姆河和額爾齊斯河三條大河,建築了一系列的要塞,構成了俄國在中亞統治的基礎。
俄國人的舉動自然導致了哈薩克各部族的不滿,哈薩克民族的反抗從18世紀開始就沒有停息過。
不過俄國人煽動土爾扈特人、巴什基爾人去鎮壓哈薩克人,使得哈薩克人的反抗始終成不了什麼氣候。
但是當共和國從新疆、西伯利亞兩地對俄國開戰之後,中玉茲的哈薩克部族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隨著俄國對哈薩克人制定的法律實施,這10多年來哈薩克各部族已經開始發覺,哈薩克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領土,甚至於連自己的文化都開始消亡了。
在這種狀況下,中玉茲各哈薩克部族終於放棄了彼此之間的仇恨,準備聯合起來反抗俄羅斯人的殖民統治。
這些哈薩克部族首領們推舉了,哈薩克汗國最後一任君主,曾經控制了整個中亞的阿不賚汗的兩個孫子克涅薩熱、那吾魯茲拜,作為統一中玉茲,重建哈薩克汗國的領袖。
克涅薩熱被推舉為各部首領之後,就極力主張要先統一中玉茲各部,然後對抗俄羅斯人。
同時他也對共和國充滿了警惕,他認為共和國在南方吞併了大玉茲,並沒有給予他們獨立建國的權力。共和國同俄國一樣,都是對哈薩克草原有企圖的敵人。
那吾魯茲反對了兄長的意見,他認為夾在俄國和共和國之間的哈薩克人是最為弱小的一方,現在老虎同熊在打仗,而他們卻想要同時抗拒雙方,這無疑是一條絕路。
那吾魯茲的聲音並沒有被諸位首領所重視,因為他們想要恢復的,是阿不賚汗時代那個佔據了幾乎整個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汗國,而不是一個依附於共和國的附庸國。
在這種對於輝煌歷史的懷念情緒之下,克涅薩熱的主張獲得了大多數部族首領的支援。
佔據了阿拉湖、齋桑湖之間的克涅薩熱領導的哈薩克聯盟,拒絕了塔城和阿勒泰督軍曾國藩的建議,及在共和軍的支援下對俄國在哈薩克草原上的勢力進行打擊。
在1836-1837年,曾國藩一直在清理北疆地區的民族關係,這一地區有回部、哈薩克、蒙古三大部族。
曾國藩一直調整著三大主要民族的居住地區,使之相互之間達到勢力平衡。
他還同左宗棠一起向中央上書,要求遷移內地移民來新疆屯田,他們兩人認為新疆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口稀少,是進行大開發的好地方。
此外一旦疆內有事,只要叛軍斷絕了河西走廊,那麼新疆就會同內地隔絕,要是隔絕幾十年,從此就不復為漢土了。大力遷移內地貧民入疆,除了開發新疆之外,還能保證共和國對新疆的控制權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