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權臣:從嘉靖朝科舉開始

第89章 裕王有古聖王之資

“嗯,不錯,不過徵集漁船的時候,切記一定要和鄉民們商議好,給足補償。

還有就是最後一個問題,遼東那邊由侯汝諒負責,那山東這邊由誰來接應呢?”

“徐閣老,我認為趙貞吉是最適合的人選,其前些年因得罪了嚴黨,被貶到荔波當典史。

而趙禎吉被貶之前,乃是正五品的左諭德兼御史,如今調他擔任正四品的登州府知府,並配合調糧工作,我想應是最合適的。”

“嗯,可以,那便按照肅卿之計行事吧!”

在徐階兩人交談的時候,在場其他人都保持安靜,靜靜的聽著兩位大佬之間的談話。

王遠瞭解的東西不多,不過配合一些他後世的記憶,也是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猜測。

果然大佬們的交談,並不是看事能不能做。

而是這樣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徐階兩人的第一個談話,徐階雖然明面上,是說:船沉了後誰來負責?

但深層意思則是:這責任太大了,你用什麼來交換呢?

而高拱的回話則是:去南方買糧,並且直接填補山東糧倉所有的缺口,若是山東賬目不對,那便說是遇上風浪。

至於第二個問題,王遠並沒聽出是什麼意思。

最後一個問題,王遠倒是聽出來了,就是為用人方面了。

趙貞吉是徐階的徒弟,不過現在被貶到荔波縣做不入流的典史。

高拱的意思就是讓他官復原職,並且按照京官外調的潛規則,將他提到正四品。

………

當然,徐階兩人現在只是達成意見一致而已。

並不是他們說什麼,就一定能成功。畢竟還有權傾朝野的嚴黨在阻撓。

當然了這提前說還是很必要的,畢竟他們如今還算是一個派系,現在溝通好,後面也能達成一致。

不至於在朝堂上,被嚴黨各個擊破。

在徐階和高拱達成一致之後,在場這些人,也都開始紛紛探討起細節來。

王遠沒看過對應的奏摺,也不瞭解事情的詳細情況,所以也只得在旁邊靜靜聽著。

在討論細節方面,就沒有和之前一樣,打著官腔、說著暗話。

反而一個個出謀劃策,這個說方案、那個挑毛病、這個找細節,那個找史料……

沒錯,就是找史料,我國作為文明源遠流長從未斷絕的國度,歷史也是十分完備。

這也就導致了我國,上至達官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都會從聽過的史料中,尋找解決的辦法。

因為可能你現在遇上了麻煩,在史書上已經有人完美的解決了,只需要照抄便好。

不過王遠作為新人,這兒也沒他說話的地方,只得安靜的品茶、吃著糕點。

這一下王遠便注意到,和他一樣無所事事,在場唯二閒人中的另一人。

沒錯,正是裕王。

裕王此刻正盯著糕點發呆,而下方討論的眾人也都沒有任何意外之色,而是自顧自的爭吵議論。

“看來裕王已經習慣了。”王遠在心中如是想到。

不過看見裕王這般出神,王遠也有些好奇,於是便看了一眼自己桌上的糕點,這一看便感覺眼角有些抽搐。

無他,雖然不知裕王究竟在看什麼,但是王遠下意識的感覺,裕王殿下應該是在數雪花酥上黑芝麻。

這…庸碌之君呀!

不…裕王此乃有古聖王之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