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權臣:從嘉靖朝科舉開始

第359章 國子監改革

靈兒點了點頭:“對,每月光是首飾這方面,便有一萬多兩銀子的收入,其中賣得最好的並不是金銀,而是木簪子。

我讓咱們莊園中的工匠磨出簪子,每次都要新奇一些,將這些簪子放到首飾店裡售賣,因為價格便宜所以賣出去許多。

但這價格便宜只是和金銀相比,如果和外面街邊小販售賣的木簪子,貴了百倍不止!”

王遠微微有些驚訝,臉上露出讚許之色:“如此甚好,這醫館便是一個平臺,不管用來做什麼那肯定是虧不了的!

不過那條商業街中的店鋪,你可以分與朝中一些大員的家眷,每月抽取一部分收益。

那些貴婦們願意過來,更主要的就是為了幫各自丈夫結交人脈,如果沒了高品階官員的家眷,此處也會淪為平凡的!”

靈兒想到這些日子,他打理醫館的時候,幾乎將京城所有官員的家眷都認識了個遍,立刻就意識到這醫館的重要性。

“我知曉了!”

王遠見到靈兒知道了,也不再繼續多嘴,而是提到了另一個問題:

“這一管內皆是官員的家眷,安全問題尤為需要注意,更重要的就是切不可讓任何男子進入。”

“放心吧,我安排了可靠的婆子看守後院,閒雜人等一概進不去。而且醫館裡的女醫們也都盡心盡力,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

王遠的父親也在一旁插話道:“這醫館做的都是積德行善之事,鄰里之間都誇讚呢。”

自家父親明顯是理會錯了意思,但王遠也沒有解釋的打算,就這般誤會的也挺好!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醫館的話題展開討論,溫馨的氛圍愈發濃厚。

而後王遠也沒有再提任何工作的事情了,而是好好享受起家的溫暖。

歷經數月的奔波勞頓後,身心也逐漸放鬆了下來!

~~~~

隨後的幾天,王遠接連前往了裕王府、翰林院、戶部……

在王遠回京的第六天,賞功的聖旨總算是下來了。

升從四品國子監祭酒……

雖然從正五品戶部郎中,升到從四品國子監祭酒,只升了一個級別。但是這一步卻是天差地別。

不說其他的,就說官服的顏色。正五品的時候還是青袍,但到了從四品就變成了緋袍。

再有就是身份地位方面的差別了,從前王遠多是憑藉著聖眷,也就是嘉靖親自召見,所以才能進入玉熙宮開小朝會。

但現在王遠憑藉自己的官職,就可以去了。

至於其他的,那就是可以獨自管著一個衙門,而且還是國子監這種地方!

接了聖旨之後,王遠第一時間便前往了皇宮,謝恩!

這個步驟,通常都是領聖旨之人的慣例,五品以下的小官沒資格來皇宮外道謝,通常都是原地向北謝恩就行。

而五品以上的官員,通常也是在皇宮外謝恩。

當然,也有聖眷濃厚之人,比如王遠,可以直接來到嘉靖面前謝恩!

……

玉熙宮。

王遠謝恩完畢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被嘉靖留了下來。

“愛卿如今為國子監祭酒,可曾想好該如何做?”

王遠聽後沉思了起來。

昨天晚上他師父才帶來師祖的原話,本來嘉靖的想法是讓他擔任正四品順天府府丞,也就是順天府的二把手。

因為順天府管的乃是天子腳下,也就是京師的行政,所以順天府府尹這個位置,一般都是由外戚或者皇家之人擔任。

當然這些人並不管實事,只是需要一個皇帝親近之人,把持著這個位置罷了。

所以嘉靖給的這個府丞,其實也就是順天府的實際負責人了。

不過他師祖拒絕了,並且給他安排了從四品國子監祭酒的位置。

不過王遠並不怨恨徐介,將他的品階調低了一級,反而十分高興。

王遠自然是知道,嘉靖給他安排順天府府丞是做什麼的?

無非是看中王遠撈錢的能力,想要他在這個位置上,多弄些錢財。

但是這家師祖安排的國子監祭酒,可大為不同。

國子監祭酒雖不像翰林院掌院那般清貴,但國子監可是中央官學,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翰林院每年招多少人?

撐死了也就二十來人,但國子監呢?

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每年考上的進士就有數十人,還有許多舉人在這裡鍍金之後,外放為縣令或教諭。

而以大明這種尊師重道的古代來說,只要在國子監待的時間夠長,真的可以講是桃李遍天下。

而且和普通教書育人的老師不同,自己的桃李可都是官員,最小的可能都是教喻了。

而且王遠還有一個不一樣的想法,那就是一直支援自己的泰州學派。雖然在民間的聲望很大,但在官場上影響力卻並不大。

如果自己能在國子監,到時候將泰州學派拉進來之後,說不定也能弄個以自己為首的東林黨。

……

思慮不停的翻湧,王遠也清楚了嘉靖這般問題的核心。

並不是問他如何為國效力,而是問他能否在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上撈錢!

想到這裡,王遠不由的笑。最高學府的一把手,還有著推薦官員的權利,這還不好賺錢嗎?

王遠第一個想法便是學區房。

就比如清華北大開了學區房,只要有這地方的房產,就可以直接入學。

這地方的房價還不得吹上天,恐怕人家便是砸鍋賣鐵,也想買房了。

王遠甚至都能想到,各地的大商人揮舞著鈔票,前來前來買房的場景了。

思考到這裡,王遠自信的看向嘉靖說道:

“陛下,今時國子監已不復太祖朝榮光,弊病叢生。

其一,生源混雜。

捐納之制盛行,富戶子弟以財貨換取監生資格,此輩無心向學,唯圖仕途捷徑,致使學風日下。

昔日國子監選拔嚴格,所收皆為飽學之士,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治國安邦的抱負而來。

如今卻魚龍混雜,那些透過捐納進入的子弟,整日只知享樂,不思進取,將國子監原本濃厚的學習氛圍破壞得一乾二淨,實乃本末倒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