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程鑫害羞地點了點頭。王遠見狀,心中已然明瞭,看來七妹此前不願嫁人,怕是早與丁程鑫有了約定。
既然兩人兩情相悅,又對自己的佈局有益,何樂而不為?
“沒問題!明日我便去和三叔商議此事。三叔也見過你,想來不會反對。
我妹妹的嫁妝,我倒無需操心,三叔一家這些年積攢了不少錢財。只是你這邊,總不能太過寒酸。不如我先借你些銀子應急?”
丁程鑫連忙搖頭拒絕:“不可!結婚靠借錢,成何體統?實在不妥。我讀書這些年,祖父在老家也攢下了一些家業。
如今我已無其他牽掛,便將老家的田宅盡數變賣,約莫能湊個三、五百兩銀子。
雖說不算豐厚,但我日後定會好好待七姑娘,絕不負她。”
王遠聽後,不禁回想起前些年自己娶靈兒的時候,也是一窮二白。
當時岳父也曾提出要資助錢財,如今的場景,竟與當年如此相似,這讓他感慨萬千。
“這樣吧,我也不借你錢了,你自己想辦法賺些。
我開了一家銀行,有貸款的業務。憑你現在的官職,再加上我出面擔保,至少能貸出一萬兩銀子。
如今外頭炒得火熱的學宮房,你應該有所耳聞。你想辦法多囤一些,等價格合適了再賣出去,必定能賺上一大筆。
不過這事兒風險不小,我也摸不準最終走向,你到時候務必見好就收,否則一旦出了岔子,恐怕落得個血本無歸。”
丁程鑫聽了,倒沒有拒絕。
他本就對這學宮房頗為關注,當下便應道:“好!”
“行了,不說這些了,”王遠擺了擺手:“你且說說,我不在的時候,你可有遇上什麼趣事?”
二人很快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笑起來,涼亭中的氣氛一時融洽至極。
~~~~
“王愛卿,今日入宮所為何事?”嘉靖皇帝難得語氣溫和地開口問道。
許是聽聞了京師內房價瘋漲的訊息,語氣中帶著幾分探究。
王遠恭恭敬敬地坐在繡凳上,做出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彙報道:
“回陛下,託您洪福,如今抬高房價的計劃正順利推進。眼下外面的房價,已經漲到了一萬兩銀子一套。”
嘉靖皇帝聽聞此言,頓時喜笑顏開,忍不住讚歎道:
“王愛卿果真是朕的肱骨之臣!依朕看,這戶部尚書的位子,就該讓愛卿來坐!
愛卿若是早生幾年,朕前些年又何至於整日為府庫空虛之事憂愁!”
王遠心中一驚,他深知嘉靖皇帝從無虛言,此時說出這番話,怕是心中真有了讓他出任戶部尚書的念頭。
雖說王遠對此位也有覬覦之心,但若是僅憑為皇帝斂財,便登上正二品大員之位,那妥妥會被人視作倖進之臣。
如今他雖也被人稱作倖進小人,但因有實打實的功績在身,朝中大部分人都清楚他的能耐,倒也不至於落得滿朝彈劾、士林唾棄的境地。
可若毫無根基便驟登高位,在嘉靖一朝或許無礙,但若換了新君,前途可就堪憂了。
王遠心中明白,自己如今穩步升遷才是正道。
不管將來是哪位皇帝在位,像他這般能為朝廷生財的臣子,都會備受重視。
他與和珅之流截然不同,和珅的錢財皆是貪墨而來,所以嘉慶皇帝殺他毫無壓力,反倒大快人心。
而自己賺的都是正經錢,不僅能讓自己獲利,更能帶著朝廷、帶著皇帝一同賺得盆滿缽滿。
這樣的臣子,哪個帝王會不喜歡?
但皇帝的好意又不能直接拒絕,否則便是拂了聖意。
王遠思索片刻,連忙說道:“陛下過譽了!微臣年紀尚輕,若貿然登臨高位,恐怕會招致朝野非議。
微臣不過是耍些旁門左道的手段,若真讓微臣掌管戶部,負責天下錢糧,實在是力有不逮!”
嘉靖皇帝聽後,哈哈一笑,便不再提此事,轉而問道:“王愛卿此次入宮,可是遇到了什麼阻礙?”
“陛下聖明,想必也知曉微臣開設銀行之事。”王遠頓了頓,接著說道:
“只是如今計劃有些偏差,房價漲勢遠超微臣預期。長此以往,銀行日後定會招致無數人不滿,微臣實在難以獨自承擔這般壓力。
所以,微臣懇請少府也入股銀行,將其變為皇店。如此一來,即便將來有何風波,也有陛下為微臣遮風擋雨。至於銀行日後所得,微臣分文不取。”
王遠這番話,實則向嘉靖傳遞了兩個意思:其一,這銀號獲利巨大;其二,自己扛不住壓力,需要皇帝出面兜底。
嘉靖皇帝眯起眼睛,饒有興致地問道:“能有多少利?”
“這五所學宮的建造費用,總共不過五十萬兩。後續微臣雖會投入諸多花費以抬高房價,但預估利益可達八成。
如今學宮房總計五千套,微臣預估每套未來能賣至兩萬兩銀子。其中小半會被其他買房者賺取,微臣估算,最終到手的利益約有五成。
也就是說,約莫能有五千萬兩銀子的收益!
這還只是第一筆收入,後續各種房貸利息加起來,還有數百萬兩銀子,只不過需分三十年陸續入賬。”
嘉靖皇帝聽後,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道:“就修這五所學宮,所得竟比得上我大明一年的賦稅?”
王遠點頭道:“若只是百萬兩之利,微臣或許還敢貪心收下。但如今數額如此巨大,微臣實在沒有那個膽子。”
嘉靖皇帝略作思索,隨即問道:“愛卿投入如此之多,就這般輕易捨棄?”
王遠心中暗自嘆息,他為這銀行耗費了無數心血,又豈會甘願放棄?
只是相較權力而言,錢財暫時捨棄倒也無妨。
反正短期內為了銀行發展,他也不會從中支取錢財,不如先讓嘉靖皇帝出面助力發展。
待日後自己權勢更盛,再將其收回便是。
想通了這些,王遠只覺心中豁然開朗,語氣也變得輕鬆起來:
“錢財乃身外之物,哪及陛下的信任與器重?只要能為陛下分憂,為朝廷效力,微臣甘願捨棄這些身外之財。”
嘉靖皇帝見狀,心中頗為意外,沒想到王遠面對數千萬兩銀子,竟能如此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