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102章 這等神作是何人所著?(二更)

趙時春二十出頭,正是神采飛揚之時,哪怕此前險些被貶黜為平民,也有說不出的豪情壯志:“你可知陛下有意收回交趾?”徐階道:“有所耳聞,然我以為,為今之計,在安靜以養兵,羈縻以緩他變,以民為本,務懷柔,戒攻取!”

趙時春皺了皺眉:“你不贊同出兵?”

“不同意!”

徐階沉聲道:“戰事一起,則必大括民財以供軍,而解決邊事首要的本是安民,若不能安民,恐變外患為內憂!況且如今邊境戰事中,依舊盛行論首功,此法早已弊大於利,有搶奪軍功的,有買賣首級的,有爭訟不止的,甚至有濫殺百姓冒充軍功的累累惡行……”

趙時春聞言也嘆了口氣:“此言甚是,兵以止殺,非以殺人為事也!”

徐階道:“可惜現在的軍中律法,卻規定凡斬首若干,賞若干,升若干,解決邊疆問題的關鍵本不在於殺人多少,而在於社會財富的充足,這一目的只有透過罷兵安民,屯田積穀才能達到。”

趙時春認可徐階所言的問題,卻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可現在交趾內叛亂弒主,各地動盪廝殺,正是我大明作為宗主國平亂收復的好機會,若是錯過這個時期,等到交趾重新安定,那就晚了!”

“便是交趾內亂,我朝的兵部就能勝之麼?武事能依仗誰?那位囂張跋扈的武定侯?還是誇誇其談的張侍郎?”

徐階嗤笑一聲,目露不屑。

武定侯自不必說,張侍郎說的是兵部侍郎張瓚。

此人恰好是依附武定侯郭勳上位的,郭勳屢屢力薦張瓚“才可大用”,張瓚才逐漸得到了天子的信任,再加上平叛得了軍功,由此得意忘形,揚言兵部尚書已是其囊中之物,此番剛剛有出兵交趾的流傳,便開始上疏附和,但讓他拿出合適的方略,又閉口不言。

朝中許多人都看出張瓚沒有真才華,但懾於郭勳的淫威,不敢彈劾。

好在現在轉機來了。

趙時春眉飛色舞:“子升兄可聽說了,武定侯那個內弟,居然是他續絃夫人的親子!親子啊!哈!”

任是才高八斗,也喜歡聽八卦,徐階頓時有了興趣:“哦?細說!細說!”

趙時春細說了一番,徐階都聽得目瞪口呆:“竟有此事?真是出人意料!更可恨的是,武定侯竟將此子逼死了,難道此事便不了了之?”

趙時春一驚,你已經在翰林院罵夏言,指摘張璁了,再去參郭勳一本,是不是打擊面太廣了,趕忙轉移話題:“還是說交趾吧,愚弟以為……”

“哇——!!”

兒子徐璠的哭聲,打斷了兩人的談話,徐階快步走入房內,從僕婦的懷裡接過兒子,熟練地哄了起來。

啪!這般動作一激烈,懷裡藏著的書卷落了下來,掉在地上。

徐階愣了愣,趙時春卻已經走過來,將書卷撿起,一看是沒有封皮的,還以為是好東西,掃過幾個字卻愣了愣:“齊天大聖?”

徐階臉色微微一變。

果不其然,趙時春直起腰來,笑著道:“沒想到子升兄還喜歡看演義之作啊?”

徐階暗歎一聲,苦笑道:“不是我喜歡看……罷了!”

兩人是好友,矢口否認倒也沒什麼意思,不過趙時春對於心學沒什麼興趣,他屬傳統理學派官員,其奏疏多遵循程朱“格君心”的理念,與心學“致良知”的核心概念沒什麼聯絡,徐階當然不會對他說,自己的心學前輩莫名其妙地引薦了這麼一部著作來。

不過轉念一想,之前在翰林院時,自己情緒激盪,沒有細看,或許書中還另有玄機?

徐階一手抱著孩子,一手伸出,剛要把書拿回來,趙時春手一縮:“能被子升兄如此珍藏的,定是好物,借我看看!”

眼見好友擺著手離去,徐階也無可奈何,只能繼續抱著兒子:“噢!噢!不哭!不哭!”

第二日休沐,昨晚被兒子哭鬧折騰到很晚的徐階正在熟睡,還做了一個自己榮登內閣首輔寶座,直言諫君,澄清玉宇的美夢,就被一連串敲門聲吵醒。

“咚咚咚!咚咚咚!!”

“來了……來了……”

徐階迷迷糊糊地爬起身,披了一件外袍,開啟了房門,就見趙時春那張激動的臉懟了進來:“這部新編西遊,革盡人欲,復盡天理,以神魔喻真理,實乃我理學的傑作啊!到底是哪位所著,我定要拜訪!”

徐階怔住:“啊?理學?”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