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那個特殊時期,必須殺一儆百,便將那個翰林學士廷杖打死。但海瑞並不是單純的勸諫,而是與之探討治國之策。
儒家經典造詣也就罷了,治國之策,朱厚熜自忖聰明絕頂,登基二十餘載,更是將群臣玩弄於股掌之間,豈能敗給一個小小的臣子?
絕不可能!
所以此時此刻,呵斥了黃錦之後,看著這個奴才跪倒在地,朱厚熜起身揹負雙手,踱步兩圈,冷冷地道:“讓海瑞後日來見,繼續開講,朕倒要看看,他能否翻得出朕的手掌心!”
他這尊如來佛,一定要將對方這隻猴子壓在五指山下,狠狠鎮壓!
……
與此同時。
海瑞一路出了紫禁城,回到翰林院中,神色終於發生變化。
歷經三次講學,三次接觸,透過君臣問對,他已經徹底祛魅。
眼神裡不再有憧憬與期待。
唯剩失望與思索。
皇帝是好的,都是底下人把事情辦壞了。
之所以會產生這個觀念,正因為世上九成九的人是接觸不到皇帝的。
即便是進士,一輩子可能就是殿試的時期,遠遠看一眼那御座上的真龍天子,不少人後半輩子都沐浴在天子門生的光輝下,更別提尋常官員。
如此一來,當然免不了給君主添上許多神聖的光環。
可當真正接觸後,才發現所謂的九五之尊,真龍天子,也不過是普通人。
甚至不如普通人。
當然,嘉靖還是比普通人強得太多。
恰恰如此,危害也大得多。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海瑞默默嘆息:“這樣的天子一旦自甘墮落,天下危矣!”
海玥走了進來,兄弟倆交換了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翰林院人多耳雜,他們並未多言,直到回到家中書房,這才開始暢所欲言。
海瑞直接問道:“自宮變後,幾位皇子如何了?”
海玥淡淡地道:“兩位貴妃娘娘被打入冷宮,連帶著母族都受了牽連,而其餘幾位妃嬪日子也不好過,倒是陛下又選了妃……”
說一個不大不小的冷知識,嘉靖的妃嬪數量是明朝皇帝中最多的,歷史上共有八十二位有正式封號的后妃,數目是朱元璋的四倍、明憲宗的五倍、明武宗的十倍、明孝宗的八十二倍。
其中包括四位皇后、三位皇貴妃、三位貴妃、三十一位妃和四十一位嬪。
這個規模,也就遜於宋徽宗的一百四十三位妃嬪了。
所以別以為老道士不上朝,就遠離了女色,在西苑修玄之際,在女色方面也沒有拉下。
而現在同樣,就在年初,天子又選了妃嬪,新一批的貴女入宮,以供享樂。
不過皇子的數目並未增加,依舊是五人。
“皇子還年少,這般苛責,恐對成長不利……”
海瑞更在意的是皇子,皺起眉頭。
海玥道:“此事切莫進諫,若貿然上奏,反陷諸皇子於險境。”
“我明白……”
海瑞輕輕嘆息:“儲位空懸,皇子失恃,我大明江山,隱憂深矣!”
海瑞內心深處還是希望當今天子能夠振作起來,重新回到早年勵精圖治的階段,哪怕本性未變,至少國家需要這樣的君父。
可理智上告訴他,這種希望已經極為渺小。
所以退而求其次,將注意力轉移到繼承人身上。
這也是歷來臣子的選擇。
當今天子不成,就寄希望於下一代。
海玥卻不這麼想。
就這麼說吧,以大明朝的天子教育體系,能出嘉靖這麼一位至少還能好上半輩子的皇帝,已經不容易了。
多的是不如嘉靖的。
比如歷史上的隆慶帝,不斷向國庫提取鉅額銀兩以供御用,不顧百姓死活的程度,比起嘉靖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掩飾都不掩飾。
隆慶好就好在夾在了嘉靖和萬曆之間,本身死得又比較快,再加上起初想要與群臣對抗,發現沒那個本事,將權力下放給了首輔,碰上了執政能力較強的高拱,這才得了一個不錯的評價。
至於萬曆以及後面幾位,更別提了。
現在由於人生軌跡的改變,隆慶萬曆那一脈已經沒有,但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上書房制度未能改變什麼,在嘉靖的打壓下,幾個皇子的性情想要像正常人也難得很。
隱憂深矣!
只是對於天下許多人來說,出路似乎只有兩條。
一是當今天子變好。
二是繼承者為明君。
比如此時的海瑞,稍作憂慮後,目光重新堅定下來:“請兄長放心,我一定力諫陛下,讓其振作!”
“我相信你!”
海玥微微一笑。
恰如兩個小人,一個小人穿著道袍,另一個小人不斷對著前者砸拳頭,問對方生氣沒生氣。
道袍小人始終忍耐,直到對方取出了《治安疏》。
你選的嘛!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