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官

第311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4K】

只見他眼神炯炯的沉聲道:“若後輩子弟可苦修成聖,那緣何迄今為止僅有孔聖一人爾?”

“難道【今不如古】,亦或是【古不如今】?”

此言一出,周遭的儒生頓時不由一愣。

剛剛有些上頭的大腦頓時感覺好似被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冷靜下來。

畢竟法正說的確實沒錯呀!

如果儒門後輩可以成聖,那麼為什麼一直無人做到的呢?甚至自孔子之後,儒家連賢人都很少再出,像孟子、荀子、曾子這樣的先賢更是一個都沒有。

照這麼看,不正是表明“今不如古”麼?

正是因為後輩資質比不上古人,這才一代不如一代。

如此一來,“由凡入聖”豈不是一場虛妄?一時間,幾位大儒看向法正的眼神那叫一個滿意。

這種膽氣,這種資質,幾位大儒瞬間都有了收他為關門弟子的想法。

與此同時,一旁的大儒們也不禁有些為法正擔心。

因為他剛才的這番話無異於質疑魏公的見解,甚至有推翻魏公學說之嫌。

如果一個不小心,這麼好的苗子說不定都要夭折了。

然而還不等他們開口求情,沒想到魏哲卻笑著點了點頭。

“不錯,你能想到這點說明確實有點急智。”

魏哲自然不會為法正的質疑而生氣。

畢竟這個問題法正現在不問,日後也會有今文經學大儒提出。

眼下法正當眾提出來,魏哲反而覺得正合時宜。

於是略作沉吟,他便神色認真的解釋道:“古今之世迥異,很多事難以放在一起評判。”

“譬如春秋之時天下各城之外遍佈野人,生老病死皆與國人不同。”

“彼時野人別說是為國君效力,便是接受教化的資格都沒有。”

“然而當今天下,縱然鄉野老農之子,亦能有機會讀聖賢之書。”

“以此來論,今勝於古!”

“是故,古不如今也對,今不如古也對。”

“吾此言,爾以為然否?”

說罷魏哲便看笑容和煦的看向法正,完全沒有生氣的意思。

法正見狀心中也忍不住鬆了口氣,對魏哲的胸懷感到佩服。

其實他剛剛出聲質疑也是在賭魏哲的氣度,博一個出頭的機會。

而讓魏哲記住自己的方式,自然沒有比質疑更加深刻了。

故此見魏哲這麼一說,法正當即恭敬一禮拜謝道:

“多謝先生開釋,是弟子蠢笨了。”

魏哲見狀微微一笑,這才繼續解釋道:“其實古今之異與我等又有何干系?”

“吾輩能否成聖,全在個人造詣而已,與外人無關。”

“需知孔聖之道乃是確實無疑的,若儒門後輩無一人成聖才是荒謬!”

見他這麼一說,眾人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

但是心念一轉,在場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忍不住連連點頭。

確實,後輩儒生能不能成聖好像壓根就不是什麼【今不如古】和【古不如今】的問題,而是儒家道路是不是正確的問題!

畢竟孔聖之道正確的話,那麼後世必然能誕生第二個儒家聖人。

否則,這豈不是說明他們儒家的道路有問題?當在場計程車人想到這一點時,一個個算是徹底的對成聖之道深信不疑了。

沒辦法,這都已經不是個人榮辱了,而是關乎信仰存續的問題。

若他們不想信仰崩塌,那就得揹負儒家的使命在成聖之道上不斷探索。

在這種情況,任何對魏哲理論的質疑都將成為對他們信仰的質疑!

如果說在法正提問之前,魏哲之言還只是假設的話,那麼在法正提問之後,魏哲今日的講經便已然成為了鋼鐵一般的真理。

這一點也不誇張,至少在場的千餘儒生是這麼認為的。

可以說魏哲透過今日的講經,已經將他的學說與儒家的正統性聯絡在一起了。

今日的言論傳出之後,古文經學有一家算一家都得給魏哲磕頭。

畢竟按照魏哲的理論,古文經學無疑是擁有“成聖之道”的。

自今之後,天下有追求計程車子恐怕都要投向他們古文經學一脈了。

至於今文經學?

沒有了上升空間的他們,時日一久,在天下士林將再無競爭力。

除非今文經學能再遇到一個“劉秀”,依靠朝廷的支援繼續維持官學地位。

否則今文經學的衰敗,已經成為必然的結果。

……

隨著法正坐下之後,一時間堂中陷入難得的安靜。

或許是今日接受的資訊量有點太大了,很多學子已經有些神情恍惚。

與此同時,臺上的魏哲看向司馬懿、諸葛亮、周瑜、法正等人,心中卻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有這四人在,知行書院的未來恐怕用不著他多操心了。

辯經也好,和今文經學打輿論戰也罷,以這四個年輕人的本事已經足夠了。

甚至這個陣容魏哲都有些太殘忍了,畢竟這幾乎就是新生代的頂配了。

今文經學的那群老梆子們若是身體不好,恐怕多少得被氣死幾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