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其實從燕京到哈爾濱阿城走路不用一年,主要是北方苦寒之地冬天沒法走路,金人是決定遷走趙佶趙構後、等到來年五月才啟程,十月份走到。實際上路上只花了五個月,剩下的時間是等天氣。)盧進義告訴趙子稱這個訊息的本意,一是賣弄,二是看看有沒有可能讓趙子稱“救回二聖”立個大功。但趙子稱立刻就知道這事不靠譜,燕京城還是有相當多的金人軍隊駐守的。深入到燕京還想攻破城牆、再擊敗金軍,就算有輕型青銅大炮也做不到。
不過,盧進義在跟趙子稱溝透過程中,事無鉅細透露的其他一些好訊息,卻有好幾條讓趙子稱很感興趣。
盧進義還提到,在之前押送趙佶、趙桓去燕京的時候,金人就把在破汴京城時第一批搜刮到的財物、主要是府庫裡現成的東西,都一起從汴京搬到燕京了。
不過,因為趙桓在投降之前,已經給金人賠款過兩次了,當時北宋朝廷的中樞府庫裡其實沒多少錢。金人不甘心,破城後又反覆屠城、劫掠民間財富。
這些劫掠百姓的事情,前後又持續了一兩個月,所以後續搶到的東西,並沒有第一時間運到燕京,是在皇帝被運走後又過了兩個月才啟運的。如今還沒到燕京,還在半路上。
不得不說,這些做盜賊的人,對於押運財富的訊息是真靈通。盧進義對金人轉運屠汴京財物的訊息靈通程度,比晁蓋對生辰綱的靈通程度還高。
只是之前盧進義沒有實力去劫,他那麼小貓兩三隻,哪裡能是金人押運軍隊的對手?
而且按盧進義的說法,金人有船,是走黃河水道,從汴京一路到燕京附近,然後最後一段才走陸路進燕京城——這個路線,或許會讓後世的看官們疑惑。
但只要瞭解一下兩宋之交時的河北漕運和黃河航道地理,就不難理解了。
宋朝建國之初,燕雲十六州就在遼人手上,所以隋唐時繼承下來的大運河河北段,其實只有到大名府那段能用、宋朝也一直花人力物力在維護。
運河這種東西,只要不維護,很快就會年久失修廢棄的。遼人不需要漕運,所以過去一百多年,大名府往北到涿郡的河段早就廢了。
不過後來北宋中期黃河決口、改道往北,中間宋人朝廷又嘗試“三易回河”都失敗了,黃河往北後,其實就沖毀了大運河的故道。
(注:《宋史·河渠志》:“御河為黃河所侵,失其故道”,這裡的御河就是指大運河滑州到大名府段,以及更北段)
改道後的黃河,是在如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的,因為運河已經被沖毀,所以河北的大筆物資水運,一度都是走黃河,到天津附近,因為三角洲地區缺乏疏浚,才改走陸路去燕京。金人和遼人都沒有修沿海水利的本事,也不太會河海轉運。
得了盧進義的這個訊息後,趙子稱立刻大喜,也想到了一個新的標榜自己“赫赫戰功”的好機會——
金人會走黃河、直到瀕臨天津附近的黃河入海口,然後再陸路押運到燕京城內。
自己雖然沒有能力強攻收復有重兵駐防的燕京城,但是如果水陸並進、突然出現在天津附近,算好日子偷襲金人的押運隊,把金人屠掠汴京得到的財物搶回來,那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這真是天賜他的機會,要不是他去聯絡盧進義,並且對方也一拍即合全力配合要歸順,訊息還提前打探得這麼靈通,這裡面但凡缺一點,這事兒就辦不成。
也正因為這種事情需要那麼多配合,所以金人才沒有提防。金人也不懂海路運兵,哪裡會意識到“讓船隊沿著黃河開到入海口附近,會有多大危險”。
因為金人料不到宋軍可以從渤海海面上過來,完全可以在滄州地界上巡邏的金軍都沒發現異常的情況下,就靠著海船突然出現在黃河入海口!
把這些都梳理明白後,趙子稱當機立斷,立刻調集了李俊組織水軍,並且帶上關勝和呼延灼,從青州的渤海岸邊港口出發,走一段渤海海路、算準了日子在後世天津附近的黃河河口登陸!
至於怎麼算準日子,那就靠盧進義這些河北地頭蛇提供的情報了。
而且決策之前,趙子稱還直接召見了盧進義本人,教他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你說的財物之事,孤不曾聽說。孤只聽說這支金人是押送官家的。”
盧進義立刻就懂了。
這必須配合!自己從沒說過這支船隊/車隊是押送屠掠汴京的財物的!自己說的是這隊金人押送的是皇帝!秀王殿下此次北伐突襲,是為了救駕!為了“迎回二聖”!只有為了這麼高尚的目標,才配讓趙子稱親自出馬。
就像當年劉備登基之後,想要親自伐吳,趙雲就以大義名分相勸:陛下既已踐祚,若是為了伐魏、為先帝報仇,那才能御駕親征。若只是為了伐吳,便只能命一上將帶兵,不可妄動。
有了救駕的名義,趙子稱親自立功立威,也就變得很順理成章了。
只是後來發現情報有誤,二聖不在這支船隊裡,在前一支船隊就已經被提前運到燕京了(而且就算讓趙子稱遇到了押送二聖的軍隊,他也打不過,因為押送二聖的軍隊規模會龐大得多,是金軍的主力。後續押錢部隊的護送人數就少得多了)
但不管結果如何,秀王的主觀動機是一腔熱血奔著救駕去的,結果錯誤屬於刑法學上的“打擊錯誤”,不影響功名成立。
……
趙子稱在充分的情報刺探保障下、加上海路排程保證的突然性,最終在二月份的一天,在後世天津境內,搞了一場非常成功的大偷襲!金人第二批押送東西回燕京的船隊,就在天津附近,被趙子稱的絕對優勢兵力從天而降偷襲了!作戰經過其實沒什麼好贅述的,因為這本來就是一支押運部隊,用正規軍偷襲輜重護送隊都打不過的話,那趙子稱也別混了。
女真人一共有兩三千人保護,而且大多不是騎兵——主要是他們大部分路段要走黃河水路,騎兵也沒什麼用,就讓少量女真騎兵、監視大批契丹步兵和奚族步兵護送。
這麼一支不到三千人的護送軍,被趙子稱親自帶領宋軍精銳突然出現、並且截殺。
趙子稱先讓李俊的水軍逼停堵截金兵的船隊,在金人慌不擇路試圖往黃河北岸登陸、陸戰抵抗的時候,趙子稱再親自帶領已經提前登陸的關勝、對正在登陸登了一半的敵人半渡而擊。
趙子稱和關勝在混戰之中,斬殺了金人的押運猛安,殺死金軍兩千餘人——這支金兵沒有逃跑,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押運的東西有多麼值錢,如果跑了絕對會被全部處斬,甚至家人也都會被處斬。
還不如直接就地戰死、好歹只用死自己一個不用死全家。說不定還能等來燕京城內的援軍接應。
但事實就是,這些人完全沒等到接應,兩千多人就這麼負隅頑抗著被絕對優勢兵力的趙子稱全殲,足足砍了兩千多顆首級。
金人除了破汴京時第一時間撈到的那些錢財、後續透過對民間持續屠戮劫掠所得,最終都被趙子稱奪了回來。這都是漢人百姓百餘年來的積攢,當然應該物歸原主。
而且大勝之後,趙子稱立刻撤退,還放出訊息:此番試圖救駕,軍事上很成功,只可惜因為情報失誤,沒救到皇帝,
只是收復了滄州與河間二府,並且接應回河北百姓數千戶、河北抗金義軍數千、還截獲了金人之前掠汴京所得的大量財物。
而且趙子稱這個說法,是有足夠的人證的——雖說這支隊伍裡沒有徽欽二帝,但也是有一些其他俘虜的,主要是金人在汴京城破後一兩個月裡、陸續抓到的一些漢人抵抗派大臣,凡是沒有當場殺掉覺得關起來更有用的,這次也都想著跟財物一起運到燕京。
所以趙子稱劫財的時候,也救出了幾十個朝臣和河南地方抵抗派被俘將領,雖然這些人裡沒什麼地位特別高的,但也都是忠義之士,還是趙子稱義舉的見證人。
趙子稱救下來的人裡,有名有姓的主要有當過執宰的何慄,以及吏部侍郎李若書,還有一個汴京城破後、在河南當地繼續抵抗,後來兵敗被俘的將領翟進。
其他十幾個都是小角色,史書沒什麼留名,但也都是有骨氣的抵抗派人士。
趙子稱救回了這些抗金義士,他們自然也都對趙子稱感恩到無以復加,而且都堅決給趙子稱作證:秀王此番出兵北伐,收復河間、滄州,是為了救駕!……
而趙子稱偷襲得手後,造成的後續影響非常深遠。
一方面金人遭受了巨大的物資損失,他們屠掠汴京所得一大半又還了回去。
二來燕京都差點被趙子稱海路偷襲兵臨城下,金人受到了極大震動,趙子稱的這個行為,成了金人“立刻把徽欽二帝送往東北五國城”的直接導火索。
金人甚至都不敢考慮讓趙桓出面去勸降趙子稱了。因為金人以己度人,覺得以趙子稱的兇悍,絕對敢衝陣奪俘的!到時候如果趙桓死在亂軍之中,趙子稱也能說成是金人提前就殺害了先帝、絕對沒人會給金人作證的。
這種沒意義的事情,還是別賭了,留下趙桓放在東北,說不定起的作用還大一點,真拿出去攤牌,說不定反而幫了趙子稱。
就算要對付趙子稱,也得給他玩陰的!這是金人高層在這次事件後的唯一共識。
他們甚至已經開始考慮放傀儡跟趙子稱對抗了。
他們已經知道,趙子稱才是他們徹底滅宋的最大對手,沒有之一,餘者碌碌不足道也。
與此同時,趙子稱的種種功勳,也都逐漸傳遍華夏。包括河洛地帶殘餘的核心朝臣集團,以及南方各路的地方官,都知道了趙子稱做了多大的事。
他指揮岳飛在淮北死死頂住金人、數戰全勝;他在楚州淮陰又透過楊志、林沖、魯達頂住金人偏師;最後他還在河北打了一場反擊戰、身先士卒親自北伐一度收復兩州失地、還試圖救駕!
如此三樁大功,從防守到野戰到收復失地,全方位都有。
是時候讓天下漢人大臣做個抉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