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再將豆芽掐頭去尾,只留中間最為粗壯、筆直的一段,再一一用針穿過,將豆芽中間的芯子掏空,達到順滑的中空狀態。
達到中空狀態後,再將原本應該在裡面統一填充雞蓉的豆芽各顯神通的或塞進極細的雞絲、火腿絲、或注射器注入火腿肉泥、雞蓉等等,最後調好碗芡,將填充過的豆芽三四成熱輕輕滑油,放配菜,再回鍋,淋上芡汁,翻炒,起鍋,然後成為一盤看著就是炒豆芽,其實名為鑲銀芽,比炒豆芽高出一個大氣層的高檔菜。
步驟說簡單也簡單,但精細的折騰人,是一道即使沒做過這道菜也沒關係,只要加入處理豆芽的隊伍,也能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菜。
畢竟豆芽本身就又細又脆弱,洗豆芽都會損耗,更何況用針穿過後還得再填充。
羅俊朗隊作死的快速確認選擇了這道菜後,十個人挑豆芽填豆芽整整忙了一天,好不容易填好一盤,但調味和火候不夠理想又重填一盤,直做的一個個抓耳撓腮,陷入癲狂,這道菜才被成功端上評委的桌子。
趙曉婧聽著賀西的解說咋舌不已,這一對比,自己這一隊做的菜竟然是最正常的,甚至在五隊中正常的有點不正常了。
五隊全部選擇做一道菜,也就是基礎分全部一致,都得到了230分,賀西在簡單宣佈之後,評委開始行使基礎分數之上的扣分權利。
五位評委以每隊的總分均分,以自己的標準對隊伍進行整體扣分,最後相加,即為隊伍總得分。
五隊得分均為230分,也就是每位評委手上有46分。
南榮全不在,評委首席自然由黨詠歌擔當,引領評委們節奏的重任自然也落在他的頭上。
“我們就從第一隊開始,先大概說說第一隊總體成菜的優缺點吧。
第一隊做的是全家福,這是一道可家常可高檔,每個餐館味道都不一樣,但每個餐館都正宗,雅俗共賞的菜。前些年我在鄂省和湘省都吃過不少,但不論是高檔還是家常,今天在這裡吃的這一道,無疑是最特別的。
首先就特別在這是由十個人共同完成,裡面每一種食材都是不同風格、彼此間百舸爭流卻又能一團和氣的菜品。
這其中,最妙的是這道湯,喝起來似乎簡簡單單,卻能恰到好處的包容九種味道的相互衝撞,在以微微的酸激發食慾的同時,又能絲毫不搶奪其他食材的味型,反而使口感進一步提升,湯和食材都變得有層次感,這是相當不容易的。要做到這點,廚師本人只是功底過硬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無數次大膽的想法積累出來的經驗,以及一顆和湯一樣,平和包容,又不失去自我的心。
同時,改變了一處製作原料的生汆圓子、幹竹筍和魚肉做餡料的魚餅,也給了我很大驚喜。
至於缺點嘛,除了我提到的這三樣,其他七種可以說是預料之中,中規中矩,缺少了像生汆圓子一樣讓人產生探究和好奇,或者像魚餅一樣一口下去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