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35章 不似人君漢少帝

“臣請持節,僅此而已。”王允說道,“韓遂、馬騰,分分合合,難辨真假,但若細察,他們之間必有嫌隙。而牛輔、李傕等在董卓被誅之後,定是貌合而神離。”

“這些人在董卓在時,都自恃勇武,不服約束,更何況董卓已死。”

“牛輔雖為董卓之婿,卻並無董卓籠絡人心的本事,他降服不了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皇甫將軍的壓力下,他們興許能短暫聯合,但長久下去,必分道揚鑣。”

“若陛下肯賜臣等持節徵辟之權,西部混亂易破!”

王允這一番分析倒也實在,但他的侃侃而談,並未能打動劉辯。

深知此人一身傲骨,驕傲自滿的秉性,劉辯根本就沒想著給他放權。

“既然兩位卿家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那朕也就放心了,此次出使涼州,陳琳持節為正使,你二人為副,你們所求的,朕可以滿足你們。但若事出差錯,二位也就不用回雒陽了,在涼州遠遠地祭拜一下你們的家人與族人便可。”劉辯冷聲道。

自始至終都沒有好臉色的劉辯,在此刻直接祭出了大招。

事辦不好,闔族昇天!

“此事若成,從前種種,朕或許可以既往不咎。但若出錯,那二位卿家也休怪朕翻臉無情。跟你們細細算一算篡逆與不臣之罪!”劉辯看著這二人,又補充了一句。

現在,完全就是圖窮匕見,簡單明瞭的直接威脅。

劉辯根本就不在乎他們二人心裡怎麼想,以及君臣之間的關係。

“臣……領旨!”王允砰一聲將頭磕在地上,不由悲從心中來。

廢立之事,應當早議的。

這皇帝,不似皇帝,更似殘酷的劊子手。

怎麼能有拿族人的性命,威脅臣子的皇帝?

亙古未聞啊!

先帝之言,未料想竟是一語成讖,行事輕佻,望之不似人君。

這何止是行事輕佻,簡直是任性妄為。

大漢——休矣!

直到和馬日磾一道走出竹屋,王允都還沒有從沉重的悲慼心情中走出來。

“王公還在想什麼?”馬日磾問道。

王允仰天悲嘆一聲,“大漢,完了,完了啊!”

馬日磾狠狠拽了一把王允的衣袖,“你在胡說些什麼?”

“馬公何至於如此膽怯?”王允忽然怒目而視,“君王命臣子為使,竟以臣子的家人為要挾,這哪算是什麼君王?講仁義的賊寇都不用這麼粗鄙的方法!”

馬日磾好生勸道:“在陛下眼中,我等皆贊成廢立之事,乃是謀逆之賊。能再得重用,已是陛下另眼相看了,有所防備乃是必然!”

“這本便是汙衊!”王允怒吼著,手指衝著周圍一通揮舞喊道,“看看,天下積弊,朝廷孱弱至此,可身為皇帝卻不思如何治理好這個國家。反而在此地大興土木,築高牆,整日大演兵馬。”

“這個朝廷已無比殘破了,窮到賑災都需要從牆裡扣糧食,可皇帝卻奢靡至此?下官請問馬公,這難道還不算是完了嗎?”

“完了啊,徹底的完了!”

“氣運已盡!我勸馬公早做打算。”

看著情緒幾近奔潰的王允,馬日磾輕嘆了口氣,“王公,也許這正是陛下勵精圖治的開端,若得朝堂穩固,必須有強軍護持。陛下大練兵馬,必是為震懾地方。治理天下,一個兵荒馬亂的天下,朝廷沒有強軍,是無法治理的。”

王允搖了搖頭,“馬公何必自欺欺人呢?皇帝並不是讓皇甫嵩,亦或者朱儁徵募兵馬操練,而是在此地築高牆而練兵馬,這與先皇大修西園,操練宮女,又何區別?”

馬日磾愣住了……

這麼一說,還真的像是那麼回事嗎?

“如果皇帝當真能擔得起社稷,我想太后也不至於面對群臣會說出那樣的言語,幾乎明著暗示廢立。馬公啊,陛下可是太后的親生兒子。現在反倒是太后更屬意於陳留王協,而主動暗示臣下議廢立啊。”王允說的淚眼婆娑,聲音哽咽。

“一位母親若不是對自己的兒子失望到了極致,又怎麼會做出傷害的事情呢?”

馬日磾若有所思,搖頭說道:“不對,不對,你這麼說不對。”

“陛下先除閹宦,後斬董卓,這分明已具明君之氣。”

王允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失望的看著馬日磾,搖頭說道:“誅閹宦之事,我等不知內情,可謂眾說紛紜。斬殺董卓,我等倒是親眼所見,陛下的確有魄力。可馬公難道忘了,皇帝本是要奏事長樂宮的?”

“家國大事,更是須由大將軍與太傅商議之後方可定奪的。”

“現在大將軍在壘磚,太傅一把年紀了在砍竹子,太后更是被幽禁長樂宮,這算什麼?”

“陛下這難道不是為了奪取權利嗎?”

“再看看此地,高牆,兵馬,馬公能想到什麼?難道不是皇帝置森嚴之象,以護手中的印璽嗎?”

馬日磾被說服了。

他咬了咬牙關,卻又搖了搖頭,“你我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

王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