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62章 誰是反賊?

黑夜如墨,伸手不見五指。

黃么率領五百士卒,在荒郊野嶺中艱難行進,足足繞行了半個月,終於繞到了白波洲的西北方。一路上,沒有巍峨的大山,盡是些連綿起伏的小丘陵和平坦的原野。之所以選擇如此迂迴的路線,便是生怕被官兵察覺蹤跡。同樣,官兵也忌憚反賊設伏,不敢渡河到此地搶掠,使得臨江府城對岸的大片鄉村,竟詭異地呈現出一種和平的假象。

悄無聲息地摸黑來到江邊,五百士兵紛紛脫下衣物,毫不猶豫地跳入江中,朝著對岸的江心洲游去。藤牌手和狼筅兵遊得尤為輕鬆,因為木盾和狼筅皆有浮力,短短一百米的距離,對他們而言如履平地。

成功上岸後,眾人又徒步來到江心洲的另一側。此處河道稍寬,足有兩百米,但對於這些熟悉水性的漢子來說,依舊不在話下。

就這樣,黃么率領五百士卒,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了河。這裡乃是整個戰場附近,雙洎河河道最狹窄的地段。

王思任原本早有防備,在此處派駐了三百官兵看守。然而,近來搶掠之風盛行,軍官竟帶著士兵,紛紛跑去各村搶奪財物,只留下十幾個人在江邊放哨。

十幾個官兵,又怎能看守住七八里長的河道?

離開江邊數里地,黃么尋到一塊已經收割完畢的麥田,低聲傳令:“留幾人放哨,其餘人等全部休息!”

眾人在麥田裡酣睡了一個時辰,天光大亮之時,黃么立刻帶人進入村莊。他們所帶糧食有限,只能向地主家借糧。

“砰砰砰!”

黃么用力敲開大門,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地走出,苦苦哀求道:“各位軍爺,這些日子你們已經來了好幾回,老朽家中實在是沒有糧食了啊。”

“老丈,”隨軍宣教使抱拳行禮,“我們乃是大同軍,並非那些橫徵暴斂的官兵。大同軍借糧定會歸還,我們可以立下字據。至於欺負你們的官兵,待我們吃飽喝足,便去收拾那些狗東西!”

“反……你們是義軍?”老者嚇得渾身發抖。

宣教使問道:“老丈可有紙筆?我們借糧不多,定會留下字據,日後必定歸還。”

在這“敵佔區”向地主借糧,李佑向來是不認賬的,但此刻卻不妨表現得仁義些。

老者生怕反賊殺他全家,只得無奈地又去開啟糧倉給糧。

反賊們果然不多拿,一人僅取半鬥,並堅持立下字據,隨後帶上糧食便匆匆離開。自始至終,五百士卒軍容嚴整,沒有一人踏進地主家的宅院半步。

目送這些反賊離去,老者哀嘆道:“這究竟是什麼世道啊?沒法活了!”

又行進了半日,中午正在生火做飯之時,哨兵突然前來報告,稱發現官兵蹤跡。

黃么趕忙登上小山丘檢視,果然看到兩三百官軍,人人手裡都拿著搶掠來的財物。有計程車兵甚至推著小車,車上堆滿了從鄉下搶來的各種財貨。

如今官兵那邊的軍紀,已然徹底失控。

你能去搶,憑什麼我不能?於是大小將領們,紛紛帶著士兵出去“徵糧”,有些倒黴的地主,被反覆搜刮了好幾次。

這些乃是河南本地招募計程車兵,相對而言還算“文明”,若換成外省的客兵,情況只會更糟。那些客兵不僅搶劫錢糧,甚至還會殺人屠村,砍下良民的腦袋,謊稱是斬殺的反賊。

一旦此次官兵戰敗,李懋芳必定會暗示部將殺人,用砍下的腦袋來抵消戰敗之責。

“吹號!”

“嘟嘟噠,嘟嘟噠嘟噠嘟噠噠噠,嘟嘟嘟嘟嘟嘟嗚~~~~~~”

“嘟嘟噠,嘟嘟噠嘟噠嘟噠噠噠,嘟嘟嘟嘟嘟嘟嗚~~~~~~”

“殺!”

待官兵從山丘下經過,五百士卒如猛虎下山般蜂擁而出。兩三百搶糧官兵,嚇得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黃么一馬當先,跑得飛快,連續捅死好幾個官兵,一直將他們追入村中。

剛被官兵劫掠過的村民,紛紛緊閉門窗,透過縫隙緊張地觀察著外面的情況。見官兵被黃么帶人追殺,他們雖然不敢出聲,卻在心中暗暗為黃么叫好。

兩百多官兵,被黃么帶人殺死近半,他便不再繼續追趕,而是回到剛才的設伏地點,將官兵搶來的糧食,送到村裡讓農民自行領取。

五百士卒,配備了五個宣教使。

這些宣教使沿著村子大聲呼喊:“老表們莫要害怕,我們是李佑先生的大同兵。大同兵不害百姓,是為老百姓做主的。官兵搶來的糧食,就堆在村裡的打穀場,誰家被搶了糧,就去那裡拿。”

初來乍到,尚未取得農民的信任,他們也只能做到這般地步。

等黃么帶著士卒遠去,村民們終於敢走出家門,紛紛跑去打穀場拿回糧食。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自然又引發了一番爭執。

有個少年並未去搶糧,而是朝著黃么的部隊追去,中途還撿起官兵扔掉的一杆長槍。

追了一路,黃么停下來稍作休息,把這少年叫到跟前:“你跟著我們做什麼?”

少年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想跟你們一起打仗。”

“你家裡人呢?”黃么問道。

少年回答說:“爹死了五年,娘也死了三年,兩個姐姐都已嫁人。我跟著大伯過日子,可嬸嬸總是嫌棄我,不管我幹多少活,她都要罵我。”

“也是個可憐孩子,”黃么又問,“你叫什麼名字?”

少年答道:“胡定貴,這是我爹給我起的名字,我爹還念過幾年書呢。我也識些字,是爹教我的,我還會背《三字經》。”

黃么笑道:“那好,你今後就跟著我打仗吧。”

在敵後遊弋了好幾天,黃么的兵力增加到了536人。有一戶人家,老人都已去世,家境貧寒,兄弟三人皆未娶妻,乾脆舉家投靠了大同軍。

此外,他們還取得了不少戰績,前後共殺死官兵400多人,殺得官兵再也不敢來這一帶搶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