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當卷王:開局造出四大發明

第48章 通市公告

“哪怕是寫個‘土’字——也得落下來。”

……

到了傍晚,燒泥鋪第一爐磚出爐。

火太急,裂了兩塊,但剩下那一大塊胚磚,趁熱印了個章。

不是“白雲”,也不是“燒泥”。

是四個字:

【保鍋有責】

林紙匠看了,沒說話,提筆刷刷寫了兩行,掛在市書館外:

【今起白雲市設“市磚”】

【一磚定攤,兩磚換位,三磚封口】

狗剩拿著剛印出來那塊磚晃了晃:“以後咱這市,是不是誰插旗都得先壓磚了?”

陳漸點了點頭。

“有磚的,才是市裡人。”

“沒磚的——就是過路的。”

“咱不攔人進粥鍋。”

“但要想留住一口吃的——”

“先把鍋底燒熱。”

設了“市磚”之後,白雲市的攤口,果然變了。

原來誰來都能擺,現在得先壓磚。

壓一塊,就給你登記號,掛牌子,寫上攤名、主名、貨名,再掛一角破布條,叫“市條”。

沒人嫌麻煩,反倒覺得踏實了。

林紙匠說了句:“人怕沒憑,攤怕沒根。”

“這磚一壓,鍋才穩,市才定。”

狗剩調笑:“再這麼搞下去,咱這山頭得給你立塊碑。”

“寫上‘粥市立法第一人’。”

陳漸一邊在弩架上纏皮筋,一邊說:

“立不立碑不重要。”

“關鍵是——這山上有人信了。”

“他們信,只要守得住鍋,就能吃口飯。”

“守得住鍋,就能不跪著活。”

“那這鍋,就不是鍋了。”

“是命。”

……

第三天下午,來了個稀客。

披麻戴孝,一身破麻衣,衣袖綁著白綢。

不是辦喪,是從喪地逃出來的。

那人是南山口一個叫“楊家渡”的莊戶,說官倉查糧,他爹被冤說偷米,當街吊樹,飯都沒吃上。

“我不服,我想去打申狀。”

“但縣裡不收,說我沒戶、沒籍、沒主。”

“我說我是白雲山來的,他才鬆口,留我在牢門口蹲了一宿。”

“後來我聽說白雲有‘市磚’,能落名。”

“我今天來——不是要粥。”

“我是要一塊磚。”

“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有地兒。”

“我哪怕再窮,也不是草。”

林紙匠聽完,放下筆,叫了狗剩。

狗剩看了看他那雙破鞋,又看了看他腳底凍得發青的趾縫。

“你真不擺攤?不換貨?”

“就要個磚?”

那人點頭。

“我擺不了攤,我連一塊布都沒。”

“但我家三口死了倆,我得有地方讓他們知道我還活著。”

“你們市裡說,有磚就有名。”

“那我今天來,就是來‘活名’的。”

狗剩一時也沒說出話來,回頭看陳漸。

陳漸走過來,遞給他一塊磚。

沒讓他壓,也沒讓他籤。

只是抬手在磚底寫了四個字:

【白雲記人】

“你這磚,不當憑證。”

“當碑。”

“你哪天要真再去打狀,你就把這磚背上。”

“他們不認你是人,那就認這山是人。”

“他們打你,你就砸他們一磚。”

“砸不死你——就算你贏了。”

那人接過磚,蹲在那兒哭了整整一刻鐘。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