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總憲

第144章 勿忘生民

看到朱載壡這幅模樣,嘉靖臉上稍顯不悅。

“這個寧玦,朕雖不知他所圖何事,但終歸可用,只是無親無故,難以掌控,待他自金陵回來之後,縱使不娶妻生子,也是有一批在民間的仇家了,這把劍,也便算是磨好了。”

“可是父皇寧師在朝中本就不乏仇家啊。”

朱載壡有些不解的看向嘉靖。

嘉靖卻是搖了搖頭。

“徐階?嚴嵩?那算甚仇家,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

“這新法若是不成,你用不著他們去殺寧玦。”

“若是新法成了,寧克終眼下在朝上的仇家,也便早已不在朝中了。”

“屆時寧克終以變法首功自居,汝又以何制之?稍有不慎,便是己身受謗。”

“江東子弟多才俊……”詩未唸完,嘉靖覺得有些晦氣便沒有再繼續念下去。

等到新黨成為舊黨,朝廷也就需要一個新的新黨來制衡舊黨了。

總之,嘉靖需要寧玦去得罪一些目前還不在朝堂之上,而將來會出現在朝堂上的人。

而想做到這一點,那寧玦便必須要被外放。

朱載壡低頭不語,沉吟許久之後才小聲道:“兒臣即便是到了那個地步,寧師屆時功成身退也好,封爵受勳也好,兒臣以為也在情理之中。”

嘉靖意味深長道:“你想不想殺是一回事。”

“能不能殺,能不能殺得乾淨,這是另一回事。”

朱載壡有些疑惑的看向嘉靖。

“可,如若再讓這樣的人入得朝堂,不就是新法敗了嗎?”

“天下不止有那些名門望族跟寒門貴子,朝廷是要新人,不是要聖人,新來的這些,屁股也乾淨不了,寧克終此去江南,少不了得罪他們。”

“父皇說的新來的人是……?”

“前些時日京中生變,你不是已然見過了嗎?”

朱載壡愕然道:“父皇說的是商人?自古重耕讀而輕商賈,若是商人登堂入室,豈非本末倒置?”

京師鬧了這麼一通,嘉靖也察覺到了商人的潛力。

這幫人,能搞錢,跟士人很像,也有意願入局,冥冥之中嘉靖能感覺到,這些人大機率就是新法之後的新貴。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過商人能鬧翻了天。”

“天下之田有限,而人丁之滋生無窮,田,總會有人去種,眼下朝廷需要擔心的是那些無田可種的人將來去作甚。”

“文景之時,亦有開關梁,弛山澤之禁,再者說,我大明朝總不能指望著一個寧克終過日子。”

王莽變法、王安石變法,莫不是因人多而地少。

兼併之事,古已有之。

嘉靖自比漢文帝,對於商賈也不似前朝天子那般鄙夷。

最重要的是,即便寧玦真的不圖名利,一心為國,這樣的人放眼古今又有幾人。

嚴嵩、徐階這些老狐狸固然狡詐,但這種人,貴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可這樣一來,這變法不就成了推倒一群名門,而後又來了一群新的名門嗎?”

聽著朱載壡的疑惑,嘉靖沉吟許久,良久之後,嘉靖的聲音才再次響起。

“起碼,比現在強。”

語罷,嘉靖便朝著精舍的方向走去,

看著嘉靖的背影,這一次朱載壡心中卻沒有太大波瀾。

內閣的奏本看的越多,朱載壡便越是覺得聖人口中的那個“大道治世”越遠。

嘉靖只不過是戳破了他心中最後僅存的一點幻想罷了。

曾經的嘉靖也是一個少年天子,秉政三十年,嘉靖也看透了,哪有什麼免百姓之飢寒。

即便是新法變出花來,充其量也不過是免百姓些許飢寒罷了。

如若不是國事實在積弊到一定程度且不少事情都幹了一半了,嘉靖壓根就懶得這麼折騰。

朱載壡心情複雜的重新回到御案前,這才看向了寧玦臨行前上的最後一本奏章。

展開裝裱好的奏本這才發現奏本上只寫了四個字。

“勿忘生民。”

看著這四個字,朱載壡的心情才稍平復。

比現在強,也總比什麼都不做的要好。

-----------------

大運河上。

兩岸煙柳縈繞,河面波瀾不驚。

一艘艘漕船自北向南,溯河南下。

在一條略顯張揚的漕船上“朱”字帥旗迎風飄揚,在這條船周圍的,則是朱希忠選練的五百家兵,莫說是賊人了,尋常船隻連靠都靠不過來。

而在船艙之上,大明成國公、南京守備朱希忠正摟著新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寧玦的肩膀放聲大笑。

“寧賢弟,先前丁汝夔那個混賬當真是差點嚇死老子啊。”

“說是陛下要將我留在周師傅好生研習兵事,嚇得我是整宿整宿的做噩夢啊。”

“這調令一下來,守備金陵!哈哈哈,還跟你同行!”

“我早就說了,你就是我貴人,你信了吧?我家在金陵有套老宅,永樂年間文皇帝賜的,寧賢弟放心,等到了金陵,衣食住行我都給你安排的妥妥帖帖的!”

這一刻。

寧玦的沉默,震耳欲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