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又詢問老者姓名,老者轉身就向外走去,有一聲音傳來:“一庶民耳!”
孫叔敖對著老者和童子的身影恭敬地拜了三拜。
“三祖父,我們為什麼要幫助其他國家的人啊!”
老者看著小童笑著說道:“你看到了農田中的那些人了嗎?”
“嗯,看到了!”
“看到了城邑中的那些人了嗎?”
“看到了!”
“看到了一路以來幫我們的那些人了嗎?”
“看到了!”
“他們生活較之白國如何?”
“雖然他們有的過得好,有的過得差,但是都不如白國。”
“那你認為他們是一樣的人嗎?”
“一樣啊!都有一個頭兩隻手兩隻腳,欸!和我也是一樣的欸。”
“對啊!都一樣,都是庶民,這就是我們要幫助孫叔敖的原因啊,他有機會能讓這些庶民生活過的好一些。”
“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幫啊?”
“呵呵,我們家才有多少人啊,這天下大得很喲!這還不說還有專門搞破壞的人嘞!好了我們繼續趕路吧!”
說著兩人坐上了路邊的一輛馬車,旁邊又竄出三個彪悍的壯漢保護著兩人遠去了。
這邊,孫叔敖一上任,就將息兵安民,除患興利,發展生產,致富國民,的治國之策上書楚莊王,楚莊王看到後十分高興,表示支援他的一切行動,不必有顧慮。
在得到了楚王的背書後,孫叔敖便考制度,立軍法,下膏澤,興水利。他在淮河以南,淠河以東,察看了大片農田的旱澇情況;又沿淠水而上,爬山越嶺,親自勘測了來自大別山的水源。
隨後便在淮南一帶,徵集民力,疏溝開渠,窪地除澇,高地防旱。選定淠河之東、瓦埠湖之西的長方形地帶,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佈置工程、大規模圍堤造陂,其中涉及到的面積周長120裡許。
工程完畢後出現了上引龍穴山、淠河之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東平原,號稱灌田萬頃。因當時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
更難為可貴的是孫叔敖清風惠政,節衣縮食,理國安民,肋精圖治,尤其是修造芍陂,竭盡其力,並耗盡了自己的家業。
楚莊王十六年,白國一百七十三年
春
楚國再次興兵攻打鄭國,進軍至棟地,打敗了留守鄭國的晉軍,鄭國見狀連忙又與楚在辰陵結盟,表示要歸附於楚國。
楚軍退兵後,鄭國又轉頭與晉國求和說:與楚國結盟是不得已之舉,身為姬姓諸侯肯定是支援晉國的。
夏
楚國攻打陳國,殺死了陳國大夫夏徵舒。因為夏徵舒害死了自己的國君,所以楚王殺死了他。
楚國攻破陳國後,準備將陳改成自己的一個縣。楚國群臣都為此都來慶賀楚莊王,唯獨從齊國出使回來的申叔時不來祝賀,反而一臉不高興。
楚莊王問他原因,申叔時回答說:“我聽說,有一個牽牛的人因為走到別人家的田地裡不小心踩壞別人的秧苗,田地的主人為了讓他賠償,因此就奪走了他的牛。我想請問這是對的嗎?
牽牛者走入別人家的田裡踩壞了秧苗,的確不對,可是田地的主人卻因此而奪走了人家的牛,這不是更過分嗎?
況且君上您是因為陳國內亂才率領諸侯們攻打它的,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攻打陳國,但卻因貪圖陳國土地而將其據為己有,變成自己的縣,我想請問今後您還能如何號令天下呢!還有哪個諸侯會聽您的命令呢?”
楚莊王聽後認為有道理,於是就恢復了陳國,同時重立陳國君主。
-----------------
小國生存之道,只有左右搖擺。自從鄭桓公以後,鄭國國力不斷下降,以至於被其他大國超出太多,而鄭國又處於周王朝的中心,使得它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要是鄭國的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一點,也有機會像衛國一樣,存活到最後,這不得不說是鄭國的悲哀。
——《論地緣政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