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25章 晉升制,厲始革典

丙:在同等條件下,白氏子優先於家臣,家臣優先於邑民,邑民優先於外民。

丁:任何職位都需要識字,學堂畢業優先於非學堂畢業。

戊:影衛衛士長、軍事堂軍堂主、民事堂民堂主由全、原、蘇三家族世襲,是家族世襲,只要是三個家族的人都能夠被家主任命。

己:官吏犯法,推薦該官吏以及上級官吏都要負責;官吏有功,推薦該官吏的以及上級官吏都有功。

庚:實行功勞制度,每立下一件功勞,分為大功、小功、苦功,每犯過一次錯誤,分為大過、小過、微過。升職和降職要根據功勞和錯誤來評判是否升降職,不可無故升降職。

辛:設立功過堂,用來統計官吏的功績。每個鄉邑關隘都要設立功過堂,白邑設立功過總堂。

白政的晉升標準一經發出,白地沸騰,所有人都知道了,以後白地的職位不再會根據關係親疏而隨意任命了。

不會像以前一樣,不管這個人是個什麼,都能任命為官吏,雖然這個制度還是逃不過講關係,但是至少能夠保證官吏的基本執政水平。

等到功過堂走上正軌以後,監督官立馬根據功過堂的資料巡查各地,立馬就查處了一大批毫無能力的庸官庸吏。

白政制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白地的施政效率與施政質量。

王三年

淮夷進逼到洛邑,已為周王朝的大患,周天子派虢公長父攻打淮夷,但由於國力不強,故虢公長父不能取勝。

於是周天子立馬召集各路諸侯,命令西面的諸侯和東面的諸侯,從西、東兩個方向向河洛地區聚集,企圖形成夾擊之勢,一舉殲滅噩國的軍隊。

周天子依靠貴族大臣的親兵來抵禦淮夷的進攻,周朝將領禹率領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車百乘,廝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參戰,經過激烈的戰鬥,周天子最終抵禦住了淮夷的進攻,保衛了洛邑的安全。

隨後而來的東西諸侯聯軍從淮夷左右兩面夾擊,頃刻間,淮夷大敗,但是由於周王朝的軍事力量不是特別強橫,加上諸侯們也不想再追擊,所以大量淮夷從夾擊中逃生,這次戰鬥只是消滅了一部分淮夷。

在這次戰爭後,周天子下定決心要革典,於是他改變周、召二公“世為卿士”的慣例,起用在經濟、軍事上有專長的榮夷公和虢公長父。

這一做法自然遭到舊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於是他們創作出了一首召公、穆公哀傷周室大壞的詩《蕩》,以此抗議周天子用“貪暴”之人而不用“舊章舊臣”,說周天子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誰做輔佐,不知誰做公卿。

然後話鋒一轉,用訓誡的口吻講起歷史,說商朝的滅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舊臣的緣故,周天子現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

還說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國家的棟樑。詩中一再強調“大邦”、“大宗”,意在不要打破舊的政治秩序。

在經濟上,周天子力圖振興殘破的王室經濟,他抓住“專利”和農業這兩個主要環節。

因為周天子直屬的山林川澤實則早巳為各級貴族所有,於是周天子要求從貴族佔有的山林川澤中規定若干項向王室交納的“專項”物質財富。

同時周天子還預設用金錢出賣爵位以解決王室經濟的困難。

農業上,周天子以“稼穡”為國寶,使農業得以發展

在法律上,周天子採取加強法制的措施。

同時為了保證革典的實施,周天子在都城設立了一個只屬於他的耳目機構,用於監視在公眾場合發表議論的國人,同時抓捕謗者,即亂說話影響革典實施的人。

當時江漢間強大的楚國,在周夷王時即已稱王。但到周天子革典後,周王朝強大的震懾四方。楚國國君熊渠畏懼周王朝強大,恐其伐楚,於是自動取消了王號。

-----------------

周厲王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改革家。史書上稱之為:“厲始革典”。

——《周厲王改革:厲始革典為何失敗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