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不說,就說塞罕壩。
這裡曾經是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這裡也是遼代、清朝的皇帝狩獵之所,所以森林保護很出色。
這裡也是清朝時期的木蘭圍場,是皇家獵苑。所以這裡的守備森嚴,百姓平時不得入內,用以保障野生動植物生息繁衍。
結果到了同治時期就開始管理鬆懈,開始了一系列的墾荒伐木、售賣林木,所以不到百年的時間,這裡就成為了黃沙彌漫、風起沙湧。
輸送足夠的糧草、建造更多禦寒的土屋等,發動軍民準備更多的柴火,這一系列的事情也都需要開始準備起來。
這不只是長安城的這些官員們要努力,邊關的將士們也都需要快點行動起來,這些也都關係著他們能不能安然過冬了。
“有些藥物等也需要送過去才行,兒臣現在最為擔心的就是邊塞苦寒。”劉據有些擔心的說道,“一旦傷風感冒,說不定引起瘟疫。”
霍嬗就立刻說道,“我覺得太子殿下擔心的不錯,只是瘟疫應該不至於。”
傳染病之類的是可能出現,可是瘟疫等等在冬天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出現。
不過該預防的肯定還是需要預防,劉據的這些擔心都是非常有道理,安然過冬就是出征匈奴前的第一個考驗,而且是嚴峻的考驗。
劉徹對於劉據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這些事情你和丞相抓緊時間辦好,南北軍十天後動身。”
霍嬗立刻計算起來了,“陛下,現在動身的話,嚴寒之時大軍到不了地方。”
“用不著一次全到,要不然邊關也無力承擔。”劉徹就笑著說道,“選擇就近城鎮即可,開春後再去集結也不耽誤你出征。”
霍嬗一想也有道理,轉頭對劉據說道,“那就請太子殿下安排一些官員隨行,軍中軍紀需要維繫,要不然少不了會有一些擾民的事情發生。”
這些道理劉據自然也是心裡有數,一旦大軍選擇在一些城鎮過冬,肯定會對地方的百姓等有影響,那麼維繫軍紀還是非常重要的。
劉據看向霍嬗的目光也是非常的溫和、欣賞,別看霍嬗看著是紈絝的樣子,可是在軍中最為在意軍紀的可能也就是衛青和霍嬗了。
令行禁止、軍紀嚴明,這也是衛青和霍嬗所認為的強軍的最基礎條件,在他們的手底下當兵也確實不會輕鬆。
所謂的愛兵如子在霍嬗這裡看似是更加不曾出現,他一向帶兵都是比較嚴厲。好在他能夠帶兵取勝,對地方的百姓滋擾也是比較少。
劉徹也笑著點頭說道,“嬗兒說的有理,這些事情你也和丞相安排一下。去找一下大將軍和曹宗,他們對於維繫軍紀更有心得。”
劉據自然連連點頭,這些任務現在就落在他身上了,看似也是有些責無旁貸的意思了。
仔細想一想的話,這一次決戰匈奴,劉據這個太子開始慢慢的接觸到了一些權力,很多的事情都是給他安排。
看似都是一些髒活累活,是一些比較繁瑣的事情,就好像是皇帝根本懶得因此煩心。可是再仔細想一想,這何嘗不是對劉據這個太子的一種鍛鍊呢。
接觸了這些事情,自然也就有經驗。以後一旦要用兵,自然也就不會因此手忙腳亂了。
為了這一次的大戰,確實有太多的人都在準備著,不管是出於本意還是因為被破,大家現在表現出來的是上下一心了。
霍嬗對此自然是開心的,在劉據走後立刻說道,“陛下,太子殿下這一次可是讓臣刮目相看了。”
劉徹也露出些笑容,“他一直都是如此,有些仁厚、迂腐,只是真的下了決心倒是能做好事情。”
這倒也是,劉據有些時候看著是有些迂腐等等,可是一旦真的下定了決心,那也是極其有魄力的人,也會拼盡全力的將事情給做好。
這不只是因為他姓劉,也是因為衛子夫一直都是如此言傳身教,這都是在平和的外表下有著極其剛烈的核心。
發動造反,讓長安血流成河。開啟武庫之後,知道太子造反失敗乾淨利落的自縊。
劉據和衛子夫這兩人現在是看似不爭不搶的,對皇帝也是百依百順不敢有半點違逆,可是真的要是將他們逼急了,這可不是引頸待戮的性格。
單純就劉據在這段時間的表現,在後勤方面確實做的井井有條,在衛青的輔佐下調兵遣將、輸送物資等也做的非常出色。
劉徹自然沒有什麼理由去埋怨,而霍嬗自然更加支援這位太子了,所以拼盡全力的去將一些隱患解除,哪怕沒有人意識到他到底做了些什麼。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有著這麼一個安定的後方,沒有了任何的後顧之憂,霍嬗自然可以心無旁騖的出征匈奴了。
大將領兵在外,看起來也不用擔心宗族一下子被徹底的團滅了,這可不是杞人憂天。
畢竟歷史上的李廣利就是在決戰匈奴的時候被吵架滅族,晚年的劉徹種種表現實在是正常人無法理解的。
既然現在南軍、北軍都要開始行動了,最後的一批物資等等也開始往北邊運了,霍嬗也明白自己距離動身也越來越近了。
心情不錯的霍嬗回到了冠軍侯府,也仔細的檢查了一下自家部曲們的備戰狀況。
這可是他最後的安全保障,那肯定也是需要在意一些。
雖然以霍嬗的觀點,真的需要等到部曲們護衛他殺出重圍的時候,那還是直接選擇戰死沙場、避免牽連家人更多更為合適。
不過該仔細的時候還是需要自習一點,這麼做絕對沒有任何的錯誤。
看起來一切準備就緒,不管是朝堂上還是個人方面,都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