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遊戲設計師

第310章 COG測試(一更)

畢竟GA是家大公司,很怕被訛錢。

比如死亡騎士被更名為黑暗騎士,黑暗遊俠被更名為暗影遊俠,叢林守護者被更名為精靈先知等等。

還有像聖騎士這種,就只是改動了模型,沒有改名字,因為聖騎士本身就是西幻中的經典職業,沒有版權這一說。

這樣的改動在COG的老玩家看來有一些山寨氣息,但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在拉曼·克萊夫看來,這款遊戲不會只拘泥於玩過《魔獸爭霸》的玩家,主體玩家不會感覺出這些模型的違和感。

畢竟是歐美公司,GA的美工對於西幻題材簡直是手到擒來,場景和英雄模型做得非常原汁原味,所以這種山寨感倒也不是特別強。

在地圖元素和英雄技能方面,有一些微調,但沒有大改。

此外就是一些衍生玩法和盈利模式。

與《英雄聯盟》類似,COG也做了好友系統、匹配系統、商城系統等等。在盈利模式方面,COG同樣是全英雄免費,面板收費,但有兩項內容與《英雄聯盟》不同:卡牌收費與開箱。

COG獨創了一套卡牌模式,有點相當於是額外的技能強化系統,每個英雄可以佩戴卡組(內含4張卡牌),增強英雄的四個技能。

比如,黑暗遊俠的黑暗之箭是附加額外傷害,同時補兵會召喚小骷髏。而針對黑暗之箭有3張不同的卡牌可供使用,分別是增加傷害、增加小骷髏血量、增加小骷髏持續時間,玩家可以任選其中一張加入自己的卡組。

按照拉曼·克萊夫的想法,這套卡牌模式相當於是增加玩法的多元化,讓玩家可以自由搭配喜歡的卡組,當然,也是為了增加盈利。

GA公司並不認可完全依靠面板盈利的模式,畢竟這種模式過於冒險,玩家買不買面板完全不可控,不能很好地保證這款遊戲的營收能力。

除非COG能火遍全球,但在GA看來,這種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了。

GA的提議是,要麼設定一個買斷門檻,要麼增加與屬性掛鉤的收費系統。拉曼·克萊夫考慮再三之後選擇了後者,因為他覺得相比於一點點的不公平,買斷收費的門檻可能會讓他失去更多的玩家。

至於卡牌和面板的獲得方式,則是非常的“歐美化”:開箱。

與《英雄聯盟》的開箱不同,COG中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靠開箱獲得的,不能直接購買。

玩家透過遊戲可以獲得金幣,充值可以獲得遊戲幣。這兩種貨幣會開不同的箱子,金幣寶箱主要是開出不同的卡牌、卡牌碎片,而遊戲幣寶箱主要是開出面板和卡牌。

當然,玩家們獲取金幣的速度是被嚴格控制的,而且每週開箱所需的金幣會越來越多。玩家在前期肯定是不可能透過金幣寶箱來獲得全部卡組,想要組起一套比較完善的卡組必然需要充值。

而且,充值之後開箱開出什麼還得看臉,有可能開出自己完全不會玩的英雄的卡牌。

不過,開箱模式在歐美市場還是比較流行的,在這方面有一些成功遊戲的經驗,所以GA和拉曼·克萊夫都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