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敘在號舍內睜開眼睛,傾聽著考場中的所有聲音。
他發現,這一切在表面看來似乎並無破綻。
譬如說,考場走水。
走水這種事情,雖說不算常見,但也從不稀奇。
畢竟是要持續九天八夜的漫長考試。
在某些場次裡,一部分考生為了能夠將答卷做得更加完善,甚至會夤夜做題,挑燈夜戰。
但考生們又畢竟都是血肉之軀,倘若耗神太過,自然也免不了疲勞犯困。
如此打翻燭臺,引來火災,都算是“合情合理”。
當然,引發火災的考生,通常都會被取消考試資格。
此外由於貢院的建設結構,似這等單個號舍內的小範圍火災,一般也都會被即時撲滅。
要說影響到整個貢院,形成大範圍火災,卻基本不太可能。
陳敘感到古怪的第一個點,正是因此而起。
首先,這次火災不是由於某些考生“挑燈夜戰”引起。
畢竟第二場考試的答卷都已經收走了,連題都沒得做,誰還會再“挑燈夜戰”?
依照陳敘的感應,這場火災實際上是來自於某個號舍內風燈的掉落。
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天南道貢院的風燈,竟是糟爛至此,居然會在夜裡忽然掉落?
鄉試開始前,貢院內的所有設施,難道不應該被仔細檢查一遍,並核對修繕麼?
而就算是由於相關人員的疏忽,致使風燈未被檢查到位,引來了此次火災——
理論上,這火災也不該大肆蔓延才對。
是的,陳敘在仔細傾聽時,能夠明確數出來,此番受到火災波及的考生總數竟達到了十二人之多。
不要以為“十二”這個數字相比起整個萬人考生的規模而言,似乎不算什麼。
可實際上,這種號舍內的火災,哪怕只是兩人、三人受到波及,都算是多的。
它沒有被及時撲滅,這便算是第二樁古怪。
最後,鈞天鐘響起來了。
看似一切混亂都被消弭,就連原本籠罩在貢院上空的無形壓力,都似乎是被盡數掃開了,這儼然是好事——
可是,這真的是好事嗎?
陳敘其實沒有什麼明確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臆測,但他就是覺得不好,不對。
七月初六,上弦月斜掛天空。
貢院內,所有的混亂聲音都消失了。
巡考兵丁們列著隊從一排排號舍通道中奔走而過,口中發出聲聲低喝:“肅靜,都肅靜!”
“火災已滅,今夜無事,都好生歇息!”
餘下,未受到火災波及的考生們則不由得紛紛生出慶幸之感。
不少人輕輕吐息,又長長鬆一口氣。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微妙心理。
同科對手裡,倘或出現某些個別的倒黴蛋,那麼其餘不那麼倒黴之人,反而要覺得自己幸運。
而人一幸運,情緒都要變好。
可是還是那句話:這一切,真的好嗎?
陳敘隱下了心中的猜疑,鎮定心緒。
他將所有警惕都藏在內心深處,又重新閉上眼睛,合衣淺眠。
不論如何,在考試還能繼續的時候,總要先將這場考試考完。
而陳敘不知道的是,他的猜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應驗了的。
同一時刻,便在貢院內陡生混亂,甚至有人因為火災而喪命時,元滄江底,那巨大幽影甩動長尾,忽而發出了滿足的長吟——
它的長吟無聲。
可每每當它昂起頭顱時,江底的暗流便會狂暴翻卷,衝撞加劇。
轟轟轟!
這是無聲的混亂,卻又好像是要將整個世界都鬧得天翻地覆。
元滄江的水位,這一夜,則又在無人知曉處,下降了三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