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50年代開始

第22章 回家

唐根生把最後的活交給了孫雪峰,先一步離開。

他確實有點事。

推著腳踏車到了京城站的無人售書處。

自50年5月開辦以來,這裡從來沒人亂拿過雜誌,也沒少過一分錢。

唐根生把兩角五分錢投入收款箱,拿了一本故事文學刊物《故事會》。

如果不是王文闊跟他說起,唐根生還以為《故事會》是1963年創刊發行的呢。

這又是上一世網文小說的誤導。

穿跑偏的情況下,真是上炕都費勁吶。

55年3月份起,種花家自城鄉地區由上而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為了促進方針政策在群眾中的宣傳和落實,‘新故事運動’應運而生。

這其實便是《故事會》最早的雛形。

定價屬實不低,相應的,稿費也很攢勁兒。

唐根生把《故事會》費力塞進挎包裡。

這一趟包括唐根生在內的餐車組眾人都收穫頗豐。

因為往返兩趟都載有‘要員’。

備菜備餐和備菸酒糖茶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多加一些。

再說了,他們也不是貪墨。

誰想要什麼,也都是真金白銀補上的。

優勢也不過是不需要票。

劉學軍和何大明除了一人一條煙外,都瞄準了糧食。

其餘人也都是以能充飢類為首選。

唐根生則不然。

他這一趟又加了1300多公里的里程。

米麵這些東西,他有底氣不會缺。

只要他還在鐵路上奔波,只要他有錢能被系統抵扣,他就永遠不缺吃喝。

所以在餐車組其他人都選擇糧食和餐食的時候,唐根生自己弄了個菸酒糖茶大滿貫。

順便也得了一袋大蝦和大半盒燕鮑翅。

茉莉花茶是京城人最喜愛之物。

因為京城的水質很硬,有茉莉花茶的香氣遮蓋更容易下嚥。

唐根生這次斬獲一鐵罐,夠他喝到年後了。

腳踏車飛馳在街道之上,鏈條都恨不得直冒火星子。

唐根生也是頭一次生出對‘回家’的迫切。

之前所謂的回家是煎熬,現在回家,他迫不及待。

那可是獨屬於他自己的小窩。

不用看任何人眼神,也沒有任何外人打擾。

路過木器營造廠,唐根生去裡面辦了手續。

尾款是等訂製傢俱送到後再支付。

其實在商業進化的過程中,種花家也有著三十餘年的停滯不前,或者說些微的退步。

包括訂金支付、外賣小哥、私人訂製等等。

主要是在改開後的一段時間裡,因為一批人的素質低下,良莠不濟導致整個市場出現了嚴重的誠信問題。

等法律法規緩慢完善後才得以恢復市場的部分晴明。

現在的市場,雖然因為物質匱乏而逐步進入計劃經濟,但商人的正直和市場的純粹還是讓唐根生內心很舒服。

不用擔心板材的問題,說是哪種木料就絕不會出現未經許可冒出‘同等材質’的事情。

就拿唐根生現在家裡睡著的木板床來說,是木器營造廠給訂製傢俱的客人試用的。

類似未來汽車4S店,修車期間給一輛備用車代步。

腳踏車拐進寬街,再回到南鑼鼓巷主街道。

一路往北,拐進黑芝麻胡同,猛蹬兩腳,便來到了自家院子的門口。

“嫂子,這是要出去啊?”

推車進院,剛上臺階仰頭瞧見林靜從裡面出來。

“下班回來啦?我去趟茅房。”

唐根生訕訕一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