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仙師

第44章 無明殿

在崎嶇的山路上,三人三騎慢慢爬高。

“青伶姑姑,你覺得這地方風景咋樣?”丙兒扭頭去問青伶。

“很好啊。”青伶懶洋洋地回答道,“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真是沒想到。”

“那你本以為這裡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丙兒又問。

“怪石嶙峋,寸草不生,很可怕。”青伶隨口說。

“跟我想的一樣。”丙兒說。

自上山以來,丙兒這張嘴幾乎就一刻也沒停過。問東問西,對什麼都充滿好奇。這時他又將頭轉向李昧公子這邊,“公子,那地方為啥要叫無明殿,是因為很黑嗎?”

“大概是吧。”公子也隨口應付道。

他感覺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被那張嘴磨出繭子來了。

“唉,現在我有點明白了,為什麼修行非得挑地方。要麼風景好,看哪都舒服。要麼就算睜著眼也什麼都看不見才好。眼不見為淨。我說得對不對?”他晃著腦袋向左右問。

但公子和青伶這時都不想理他。

過了會兒,還是青伶轉頭瞥他一眼,“我看一會兒去了地下,你還有沒有這麼多話。”

“一會兒再說。”丙兒顯得興致勃勃,嘴裡仍說個不停,“你們看,這裡山峰都像柱頭,聳得又高又直,上面祥雲繚繞,偶爾還會掛下兩條飛瀑,簡直絕了。還能看見山下那條河呢。這景緻,這風光,好像比咱青峰山還好。是不是?”

這次,公子和青伶各自都將頭扭到了一邊去。

終於到了山門,李昧總算才鬆了口氣。

“咱們的坐騎只能到這裡了。”他對兩個小隨從說。

原來,山門並非一道門,而是一道天塹。

在他們下馬的路邊,沿著山壁,搭著數百步長的牲口棚子,棚子裡砌了料槽,水槽,還堆著成捆乾草。成排的柱子上,拴著不下十頭體格壯碩,模樣古怪的大角羊。

李昧說那叫磐羊。

磐羊是一種非常少有,能夠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的羊。這種羊本來只生長在高寒荒涼,人跡罕至的地方,馴化之後,非常適合作為山路上的交通工具。

道路另一側,一座高大的石雕牌坊,威嚴地聳立在懸崖邊上。

牌坊上方兩側有兩個翹角,極像牛角。

牌坊下面,百根鐵索緊緊釘入岩石,連線到對面筆直陡峭的黑色山崖上。鐵索上鋪設木板,形成兩山之間一道索橋。所謂山門,便是長長的,搭建於索橋之上的風雨連廊。

連廊為木質架構,歷經數百年風雨,木色陳舊,早已黑如墨炭,卻絲毫未見朽壞。

丙兒望著石牌坊上略有風化的“無明殿”三個大字,張著嘴,唸了好幾遍。

這時,有兩名道童從索橋連廊裡走過來,已到牌坊下。

其中一名道童開口詢問來者身份。

李昧報上姓名,並掏出真乙度牒,遞給他們看。

“原來是青峰山道友到訪。”

兩名道童互望一眼,面帶微笑。其中一個隨即轉身快步而去,先往對岸通報,另一個便走到牲口棚邊,挑了三頭磐羊,牽過來讓三人騎上。

“如果害怕橋晃,你們也可以過了橋,到對面再騎。”道童笑嘻嘻的說。

“誰怕。”丙兒馬上就翻身爬上羊背。

李昧笑了笑,也跨到一頭羊的背上。

磐羊體格碩大,壯如小牛,皮毛也洗刷得油亮光滑,還披了軟墊,本就專為接待之用。

但青伶說什麼也不騎。

小童模樣滑稽地看著她,依然笑眯眯的樣子。“真不騎嗎?”

“不騎。”

青伶態度堅決。

小童吃吃笑著,就像在看一個不知好歹的傻丫頭。

原來這無明殿並非建在別處,而是深藏在玄都山無極峰肚子裡。那裡面不僅光線昏暗,而且巖梯溼滑,上上下下,兜兜轉轉十分難行,所以才以磐羊代步。

小童於是也不勉強,留下一頭磐羊,便帶三人過橋。

由於山體陡峭,無路可通,無極峰自古人跡罕至。

是百條鐵索改變了這個局面。

至於這百根鐵索到底是什麼時候,由何人打造,如今卻沒人能講得清。

雖然後人在鐵索上鋪了木板,但鐵索畢竟懸掛在萬丈絕壁之間,走在上面,連著廊橋一起搖搖晃晃,若是膽子小些,還真有些害怕。

過橋時,丙兒擔心羊兒認生亂跑,不僅嘴裡一個勁叫“乖乖”,還趴低身子俯靠羊背,雙手牢牢抓住羊角,絲毫也不肯放鬆。

廊橋盡頭,可見就是一面絕壁。鐵索連線處,不過是絕壁上一個略經修飾的天然洞穴。

無極峰絕壁千仞,上有九九八十一窟。其中最大的石窟幽深空闊,足可容納千人,最小的也堪比尋常宅院。早在千年之前,為避戰亂,便已有人穴居於此。千年來,此峰整座山體內大小洞穴多已相互鑿通,彼此相連,乃形成天下最為神秘的洞天府第。

三百年前,真乙道師祖斬黑天魔王於青峰山,以淨瓶收其魂魄。為安置那淨瓶,此後又經數年尋覓,方尋得這處洞府,建了無明殿。

那之後,無明殿便漸漸成了世人心目中最為神秘,最為可怕的地方之一。

而留下看護此地的修士,逐漸便形成所謂的真寂派。

後來,真寂派修行者對外自稱影子人。

當李昧三人過了橋,進入黑色巖壁上如獅子開口的入府洞穴時,一名身披斗篷,頭戴面巾的影子人已佇立洞口迎候。在其身後,尚未佩戴面巾的年輕道童身著淺色罩頭道袍,以彼此相對疏遠的站姿分列兩行,對青峰山貴賓夾道歡迎。

影子人是虔誠的修行者,講求“無我”與“歸寂”,一旦黑袍加身,便會隱去真容,從此再不以本來面目示人。

據說,若不佩戴屬於自己的標識,就算曾經一同修行的道友,有時也彼此難辨。

身形瘦高的影子人朝三名客人躬身致意,很有禮貌。他的黑色斗篷以一枚綠色松石為扣,除此之外,渾身別無雜色。但最古怪的,還是面罩上那雙根本沒有開孔的“眼睛”。

世間傳聞,影子人以心視物。

李昧騎在羊背上朝這人頷首為禮,“青峰山李昧前來拜訪墨石長老。”

“請跟我來。”這名佩戴綠松石的影子人說。

說罷,此人也跨上一旁早已為他準備好的磐羊,帶著李昧一行便往裡走。

過了頭道洞府,後面便是一條十分陰暗,又潮溼滴水的山洞。

山洞不大不小,曲折盤旋,彷彿通往無盡深淵。

只有相隔百十來步,才有一支啵啵燃燒的鬥形火炬,插在巖縫之間,照明通道。

青伶自願步行,此時雖有些不滿,卻也只得跟在三頭磐羊後面,慢慢往山肚子裡走去。如此約莫走了半個時辰,途經數道岔口,他們方才到達一處燈火通明的巨大洞窟。

洞窟裡,一座造型雄偉,烏木黑瓦搭建的大殿赫然顯現。

因為建在巨型洞窟之中,鑿有三層地臺,這座大殿看上去竟跟世俗中宮闕殿宇一般盡顯威嚴。石階盡頭,蹲臥兩尊斑斕石虎,造型也甚有氣派。

沿著引道階梯兩側,通往大殿的路上還豎立著根根高大無比的石柱。每根石柱上都牢牢固定有青銅火盤。火盤裡油火熊熊。石柱大約是開鑿這條通道時,為免坍塌而故意保留下來的,上面雕飾著造型生動,形態各異的獸類和飛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