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孫權再次有了決斷,周瑜覺得他的機會來了。
他可以在荊州大展拳腳了。
只有佔領荊州全境,才不負他荊州牧的頭銜。
只是,最近一段時間,周瑜的身體不是很好,找了好多醫生都沒有診斷出來究竟是什麼毛病,為了打敗劉備,周瑜如今也只能強撐著。
周瑜都不會反對孫權的決定,呂蒙就更加不會反對了,收到孫權的密信之後,當即回信,表示他一定會按照孫權的指示來,讓孫權放心。
事情到此暫時告一段落,天下大勢再次進入相持階段,因為要過年了。
曹操在許都忙著稱王的事情。
雖然已經昭告天下了,沒有人敢反對,但是稱王的步驟和流程是不能省的,該有的一定要有,要不然怎麼對得起曹操如今的地位?
和曹操相比較起來,孫權稱王肯定就沒有這麼多流程和手續了,畢竟他這個吳王,來路確實不怎麼正,而且現在還不敢公開出來。
曹操忙著稱王的事情,自然就要放緩對荊州的壓力。
只有曹操暫時放鬆對荊州的壓力,劉備才能得到喘息,在和孫權結盟之後,才會放下心來,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
蕭尋在益州也很忙,主要是要確定曹操對益州的絕對統治。
在這件事上,蕭尋是不會輕易做決斷的,而是寫信,讓曹操指定一個人選來穩定益州,最好是讓曹操多派一些官員進入益州,然後從益州士族之中挑選一些才能不錯的人,進入許都任職。
只有讓益州士族看到實打實的好處,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登上曹操這輛戰車。
給不出實打實的好處,曹操說得在好聽,也難以得到益州士族的效忠。
為了穩固益州的統治,蕭尋在成都的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就開始率領軍隊前往益州各個城池,所到之處,全都主動開城投降,根本就沒有反抗的意思。
所以等到年關的時候,蕭尋已經把益州境內所有的城市佔領了,只等曹操派來的官員過來,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統治。
郭嘉和賈詡也沒有閒著,他們一個負責穩定成都,一個負責穩定益州,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事務,根本就閒不下來。
尤其是涉及到益州士族的事情,蕭尋都讓郭嘉和賈詡出面,免得自己這個政治能力不夠的人,弄出什麼亂子。
等蕭尋把益州的事情全都理順,曹操也派出足夠的官員進入益州,接手益州的統治之後,已經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在這段時間裡,劉備和孫權再次建立了聯盟,確定了共同對抗曹操的方針。
諸葛亮和龐統對於孫權這個時候主動過來結盟,還是有些懷疑的,但是聽到魯肅說出孫權結盟的理由之後,他們就沒有那麼懷疑了。
魯肅說孫權氣憤曹操自封魏王,認為曹操禍亂朝政,欺凌天子,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才要興兵討伐。
當然,這都是表面上的藉口,實際上就是孫權看不慣曹操的舉動,想讓曹操也給他封王,但是曹操沒有想到這一層,所以就生氣了。
諸葛亮和龐統自認為已經看透了孫權,也就不再懷疑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已經沒有懷疑的資格了。
如果他們不肯和孫權結盟,繼續僵持下去,等到蕭尋穩定了益州,必然會從益州進軍,到時候他們怎麼抵擋?
所以不管他們是否願意相信,這個時候都必須要和孫權結盟,把孫權當成他們最後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