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認真聽講。
學生們就能跟上他的講課速度。
不存在低頭撿筆,就聽不懂的情況。
當然,李舟考慮到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可能永遠高度集中。
他就會趁學生們注意力分散之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講一些有趣的醫學案例,或者是醫學段子,和學生們進行互動。
李舟開口道:“前些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對父子,在聊醫學的發展。
父親說,我親戚急性闌尾炎住院,花了8000多塊,當年做個闌尾,1000多塊就能搞定。
兒子當即回懟說。
你脫離臨床20年了吧?
當時你和同學喝酒,還在說電刀這東西不實用,怕是更不知道結紮釘閉合器為何物吧?
機械帶來生產力的進步。
以前做個闌尾關腹都得半小時,現在一個小時能做三臺膽囊呢!
20年前縣醫院做一個胃得十個小時,每個出血點都需要鉗夾縫扎。
而超聲刀凝固血管,不需要一秒鐘。
就算三百個出血點,也要不了十分鐘。
現在做胃第一天就能下床行走,一個禮拜就能達到出院標準,闌尾膽囊更是進入日間手術。
錢花的多,那是社會進步了。
人受的罪,可比以前少太多了。
這是你們那個時代能比的?”
說到這裡。
李舟補充道:“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醫學一直在進步。
只要從醫,就必須活到老,學到老。
把理論知識學的紮實,方能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聽到這話。
在場的學生們,都暗暗點頭。
外科教學,不同於其他課程教學,需要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外科素質的結合。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長為優秀的外科醫生。
其中,理論知識又是一切的基礎!
……
李舟繼續講課的時候。
坐在教室後面的張強和宋鑫,心裡讚歎連連。
李舟的講課內容,非常精妙、通俗易懂、善於舉例、深入淺出,一點也不磕磕絆絆。
在張強和宋鑫看來。
李舟儘管年紀輕輕,講課水平卻非常高超。
彷彿資深教授一般,不斷在課堂上講述臨床外科知識的真諦。
連他們都受益匪淺。
更被說在場的這些學生了!
另外,兩人都是教師,很清楚課堂的極限在哪裡。
一節課50分鐘,絕大多數人,也就能集中30分鐘至35分鐘注意力,再往後,哪怕是好學生,也多多少少會溜號走神。
但是在今天的教室裡。
50分鐘過去,竟然完全沒有發生這種情況。
兩人看了看自己的筆記本。
上面的內容,並非臨床外科知識的知識點,而是李舟講課的思路。
把思路列出來之後。
他們才意識到,李舟能把複雜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出來,完全靠的是對方精深的理論功底。
這些東西,哪怕想做成教案,都要頗費一些功夫。
而李舟可是一直在講臺上脫稿講解。
如此高的水平。
金陵大學醫學院,真是撿到寶了!
其實……
張強和宋鑫不知道的是。
李舟明面上是一位剛剛入職的醫學院講師。
但實際上。
李舟前世當了多年教師,一路晉升為教授。
他的講課水平,早已達到教授級別。
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前所未有的優質教育!
本身,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就有梳理自身學識,提高專業水平的作用。
教授級別的授課水平,給學生上基礎的《臨床外科學》課程,自然講解的極為透徹,有令人醍醐灌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