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368章 麻婆

在唐朝時候,有一年的中秋節夜裡,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照得滿世界晶亮晶亮。

半夜時分,靈隱寺裡的燒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廚房去燒粥,聽見了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音,覺得很奇怪,望望窗戶,月亮明光光的,哪裡來的雨聲呢?

於是他就開門出去,仰頭望望,見有無數珍珠般的小顆粒兒,從月亮裡紛紛落下來,掉在寺邊的山峰上。他看著看著,等那小顆粒兒落完了,就來到山峰去尋找。尋一粒,拾一粒。

尋一粒,拾一粒……那小顆粒兒都有飽飽綻綻如黃豆那麼大,色彩多樣,真好看呢。

他拾呀拾呀,從半夜拾到大天亮,拾了滿滿一兜。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裡拾來的那些小顆粒兒拿去給智一老和尚看,問他這是什麼東西。

智一老和尚細細看了一會,說:“月宮裡有一株大桂樹,還有個莽漢子叫吳剛。

他一年到頭砍這株桂樹,但總是砍不斷。

有時使勁過大了,就會把桂子震落下來。

說不定這就是月宮中落下來的桂子呢!”

德明和尚聽了很高興,說:“師父,我們把它種起來,讓大家見識見識月宮裡的桂樹,聞聞月宮裡的桂花香。”

於是,他們便把那些色彩多樣的小顆粒兒種在寺前寺後的山坡上。過了些天,居然發出了芽;到一個月,芽又長了一尺多高的小樹苗,抽出了翠綠的葉子。

這月宮裡的桂樹,長得可真快呀,一月長一尺,一年高一丈。

到第二年的中秋節,就長得又高又大,每株樹上開滿了小花朵兒,有橙黃的,有淨白的,有緋紅的,什麼色彩都有。

德明和尚就按照桂花的不同色彩,把它叫做金桂,銀桂,丹桂……從這時候起,西湖四周就有各種各樣的桂花了。

現在,靈隱寺旁邊有一個山峰,叫月桂峰,傳說就是當年月宮落下桂子的地方。

山海關南海邊的“老龍頭”有塊巨石,石上有很多血跡,大家都叫它“鞭石”。

石頭的陽面乾燥,陰面溼潤。據說:如遇天旱,用鞭子打陰面,就能下雨;天澇,用鞭子打陽面,立刻天晴。鞭石還有這樣一段傳說:有一年,秦始皇決心要把從前燕、趙、齊、魏、秦諸國所築的城牆連線起來,築成長城,就派大將軍蒙恬帶兵三十萬,動工修築。

可是這長城從哪裡修起呢?大將軍蒙恬去請示秦始皇,他一時也拿不出主意來。就召集朝中文武大臣,商議修築長城的起點。當時跟在他身邊的文武大臣,都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不肯先說出自己的主意,怕說得不合秦始皇的心意,招致殺身之禍,可是又不能不說。

因此,文武大臣們都在想一個兩全其美的對策,既能取得秦始皇的歡心,又能保住自己的官職性命。

眾大臣裡有個宰相叫趙高,是個老*巨猾的權臣,他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說:“吾王素以禮賢下士聞名於世,何不到民間去走訪那些年高德重的老人,聽聽他們的意見?”

秦始皇聽了,覺得趙高的話很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次日,秦始皇就帶領隨從出訪。可是,這裡的百姓聽說秦始皇要在這裡修築長城,怕抓民夫,都逃走了,弄得秦始皇無人可訪。

有一天,秦始皇在山溝裡遇到一位坐在槐樹下紡線的老婆婆,覺得奇怪,心想:這位老婆婆怎麼不怕我呢?他就走上前去,問老婆婆說:“老人家,這裡的人都逃走了,你為什麼不逃走呢?”

老婆婆說:“這一帶,過去年年打仗,百姓不得安生,如今秦王統一了天下,要修築長城保太平,這是一件好事,我為什麼要逃走呢?”

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說:“老婆婆,秦朝有了你這樣的百姓,不愁長城修不成,那麼,長城從哪裡修起才好呢?”老婆婆說:“金牛入海處。”

秦始皇又問老婆婆,金牛在哪裡?老婆婆告訴他:今天夜裡,派人在龍門山上等候,到時候便知道了。

這天夜裡,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在龍門山上等候金牛出現。

三更過後,只見從東北高山上升起一道金光,蒙恬仔細一看,金光之中是條金光燦燦的金牛,直奔南海。南海湧起數丈高的水柱,裡面裹著一條烏龍,奮爪揚須,和金牛鬥了起來。一牛一龍,在南海里揚波掀浪,鬥得天昏地暗,濁浪滔天。

烏龍騰起,波濤惡浪萬丈高;金牛長吼,聲震長空海底浪。

金牛與烏龍直鬥到四更天,才返回東北面的高山上去了。

第二天早朝,蒙恬把昨夜裡金牛鬥烏龍的奇聞,奏明瞭秦始皇。秦始皇恍然大悟,老婆婆說的金牛鬥烏龍之處,就是修築長城的起點,金牛走過的路,也就是修築長城的路線。

於是,秦始皇對蒙恬說:“今晚你們要在金牛走過的路上,用白灰劃道線,這就是修築長城的路線。”蒙恬遵命去了。

修築長城的起點選定後,就開始動工修築長城。可是,金牛走過的這條路,都是叢山峻嶺,懸崖絕壁。修城磚每塊重三十二斤,修城基的石頭每塊重數百斤,身強體壯的民夫也只能背兩塊城磚上山,往山上運石頭就更加困難了。

後來民夫用山羊馱磚上山,還是不行,每天都有民夫摔死。民夫們怨聲不絕,有的民夫說:“都怨那紡線的老婆婆,指了這條金牛走過的路,給我們造成這麼多困難。

我們大家還去找她吧。”於是,民夫們就去找紡線的老婆婆,對她說:“你老人家既知修長城的路,請你老人家再幫我們想想築城的辦法吧。”紡線的老婆婆聽說之後,就拿出許多紡好的線,分給民夫們說:“拿去吧,用線背磚,磚輕;用線拉石,石走。”民夫們聽了非常高興,每人分三根線,回去一試,果真靈驗。

大將軍蒙恬看見民夫們用線拴著巨石,不管多陡多高的山,都能曳上去。

蒙恬覺得奇怪,就去問民夫,民夫告訴了蒙恬。蒙恬把這件事奏明瞭秦始皇。

秦始皇聽了之後,就帶著隨從去看,果然不假。他下令把曳石的線收集起來,派人把這些線做成一根鞭子。

秦始皇拿著做好的鞭子,想試試鞭子的威力。他把鞭子一甩,“叭”的一聲,不想那高山隨著鞭子的響聲,“砰”的一聲,山搖地動地閃了三閃。

秦始皇嫌那山動得慢,一時興起,接連“叭!叭”地連甩兩鞭,鞭聲過後,但見那群山奮起,聲似霹靂,巨石騰空,風馳電掣地向南飛奔。秦始皇跟在後面,趕起大石頭,就象趕牲口一樣,把那些有用的石頭趕上山,把沒用的石頭趕向南海。

秦始皇鞭石入海,驚動了南海烏龍,急忙騰起波浪來堵截。那些入海的巨石,被烏龍湧起的滔天大浪堵在海邊,堆積如山,形狀巍峨,就象張開巨嘴吞吐海浪的龍頭。秦始皇見狀,高興地說:“好呵!這裡是龍頭,就作為修長城的起點吧!”

從那以後,海灘上,城牆下,留下了那塊“鞭石”。

菏澤是牡丹之鄉,有很多人專門養花,靠賣花來維持生活。萬花村南有個不小的花園,柴門籬笆,十分幽雅。看園人名春寶,十八歲。在他小時候父母因病雙亡。

小春寶就跟著祖父生活。小春寶聰慧伶俐,勤勞好學,人見人愛。但不幸的是祖父在他剛剛成人之後,也去世了。春寶十分悲傷。每當月兒高懸,夜風吹拂,他便吹起祖父留下的竹笛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這一天,春寶剛剛吃過晚飯,又拿起竹笛。萬花村的上空,又飄蕩起他那悠揚悅耳的笛聲,聽了讓人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兒。

不知什麼時候,天上競晰浙瀝瀝地下起雨來。他把板凳往屋裡挪了挪,望著門外那細雨濛濛的夜色,春寶又沉入了對祖父的深深思念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