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火紅年代,冰箱每日重新整理

第74章 74傾囊相授

他拿起桌上那本陪伴他多年、邊角早已磨損捲起的厚筆記本,像捧著一本武功秘籍,小心翼翼地翻開幾頁,指著上面密密麻麻卻條理清晰、字跡工整的記錄。

“首先,吃透上頭精神。”

周炳生的手指點著筆記本上摘抄的中央檔案標題和關鍵詞:

“zy檔案、蔀委指示、市裡要求,要像老牛反芻一樣反覆研讀,嚼碎了,嚥下去,抓住核心精髓。

我們廠裡的一切材料,萬變不離其宗,都要牢牢扣住上頭的大方向、主旋律,偏離了軌道,寫得再花團錦簇也是白搭,甚至可能惹禍上身!”

他語氣嚴肅。

“其次,摸透下頭實情。”

他手指移向另一處記錄著車間資料、工人反映問題的部分:

“車間報上來的資料、報表、反映的問題,不能照單全收,要像沙裡淘金一樣梳理清楚。

哪些是亮點要突出,作為成績;哪些是難點要剖析,作為改進方向;哪些是普遍性問題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資料尤其要小心,要交叉印證,刨根問底,確保真實可靠,經得起任何推敲!

弄虛作假,那是自掘墳墓!”

他眼中閃過一絲對弄虛作假的深惡痛絕。

“最後,才是組織文字。”

他拿起那支筆尖磨得有些禿、卻依舊被擦得鋥亮的舊鋼筆,在空白紙上快速畫了幾個方框,如同構建一個精密的骨架:

“結構要像蓋房子,骨架要硬,基礎要牢。

總起部分講形勢意義,要站得高,但也要接廠裡的地氣。

主體部分講具體做法和成效,要實打實,用資料和事例說話,切忌空泛。

問題部分要切中要害,但措辭要把握好度,不能太尖銳,更不能把矛頭指向不該指的地方,最好能自然過渡。

建議部分要實在可行,不能是空中樓閣,要讓人覺得有操作性。

語言嘛……”

他放下筆,總結道:“要平實,像老農說話,少用花裡胡哨的形容詞,多用動詞、名詞,乾淨利落。

特別是給趙廠長的東西,更要直來直去,開門見山,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最煩雲山霧罩!”

陽光明聽得極其專注,眼睛一眨不眨,彷彿要將每一個字都刻進腦海。

他手中的筆記本已經翻開,筆尖飛快地在紙上移動,留下沙沙的聲響。

周炳生這番傾囊相授,如同久旱落甘霖,精準地澆灌在陽光明最需要知識滋養的土壤上。

他前世秘書經驗雖豐富,但確如周炳生所言,欠缺對這個火紅年代特有規則、語境、禁忌以及那些微妙到毫釐分寸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周炳生的經驗,正是他立足當下、邁向目標最急需彌補的那塊關鍵短板!

他感到一種豁然開朗的興奮和充實。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