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機神算,洪武求我當國師

第9章 水泥和鋼筋混凝土!

一行人自後山薯田而下,復行於村中灰硬路徑之上。

朱元璋步履雖急,目光卻難離足下奇異之路,終是忍不住,沉聲問道:

“先生,此灰硬路徑,非石非木,平整如鏡,堅硬異常,究竟是何物所造?”

陳寒步履從容,應道:

“此物名為水泥。”

“水泥?”朱元璋濃眉緊鎖,咀嚼著這個從未聽過的詞,“水做的泥?何以能堅硬若此?”

劉基也是滿臉困惑:

“水與泥,皆柔弱之物,如何能成此堅固之基?先生,此名……此物實在令人費解。”

毛驤、王猛等護衛雖傷痛在身,亦不由豎起耳朵,目光灼灼盯向陳寒腳下那灰撲撲的地面,此物之奇異,早已引動眾人好奇之心。

陳寒淡淡一笑:

“陛下,劉先生,水泥之名,不過是個稱呼,此物並非天然生成,乃是以石灰石、黏土等物,按特定比例混合煅燒,磨成細粉,再與水、砂石混合而成。初時如泥漿,待其凝結硬化後,便堅如磐石。”

“煅燒?磨粉?混合?”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此乃人為造物?非天生地長?”

“正是。”陳寒點頭,“此乃人工所制。”

“成本幾何?”朱元璋脫口而出,這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若耗費巨大,縱有奇效,也難以推廣。

陳寒道:

“原料皆是尋常易得之物,石灰石、黏土、山中礦渣,俯拾皆是。煅燒磨粉需費些人工柴炭,然整體算來,成本遠低於燒製城磚,更不及金磚鋪地之萬一。”

朱元璋心頭劇震!

成本如此低廉?

“好!好一個水泥!”朱元璋眼神熾熱,“此物凝結後堅硬若此,若用以建造屋舍城牆,豈非遠比木石土坯堅固?更能抵擋風雨侵蝕、野獸衝撞!尤其是北地苦寒,若以此物築屋,必能大大減少百姓凍斃之苦!”

陳寒風吹不動:

“陛下明鑑,正是此理,水泥築牆身,可御風寒,可防火患,可保長久。陛下若需要,在下願雙手奉上!”

朱元璋盯著陳寒,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鄭重:

“先生獻此社稷神器,功在千秋!咱向來賞罰分明,先生有何要求?高官厚祿?封地食邑?抑或金銀財帛?但有所求,咱無不應允!”

此言一出,劉伯溫心頭一跳,看向陳寒。

毛驤等人也屏住了呼吸,如此天大功勞,所求必是驚人。

然而陳寒只是微微一笑,毫無邀功之意:

“陛下心繫天下黎庶,此等水泥配方,在陛下手中,方能發揮最大效用,澤被蒼生。此物製法,稍後在下便書於陛下,至於賞賜……區區配方,不過舉手之勞,在下山野之人,要那些身外之物何用?只願此物能為大明百姓多造幾間暖屋,多鋪幾里坦途,幾座橋樑,甚至是治理水患,足矣。”

朱元璋再次怔住了!

他設想過陳寒可能索要封疆裂土,可能要求奇珍異寶,甚至可能獅子大開口……卻萬萬沒想到,得到的竟又是這樣一個回答!

不要封賞,只為利民!

朱元璋看著陳寒那雙平靜無波的眼睛,胸中那點帝王威勢似乎被無形地化去,只剩下深深的動容與敬意。

此人胸懷,當真如高山深海,深不可測!

他深吸一口氣,鄭重地抱拳:

“先生高義,咱……銘記於心!此物惠及萬民,功在社稷,咱代天下百姓,謝過先生!”

“陛下言重了。”陳寒微微躬身還禮。

一行人繼續前行,沿著水泥路向村口走去。

路上漸漸遇到些歸家或勞作的村民。

一個扛著鋤頭的老農迎面走來,見到陳寒,滿是溝壑的臉上立刻堆起發自內心的笑容,遠遠就躬身:“先生好!”

陳寒頷首微笑:

“李老爹,地裡的藤該翻了吧?”

“翻啦翻啦!託先生的福,長勢好著呢!”老農笑呵呵,又好奇地看了一眼朱元璋等人,見陳寒並無介紹之意,便識趣地走開了。

沒走多遠,一個挎著竹籃的婦人正蹲在路邊水渠旁清洗野菜,見到陳寒,連忙站起身,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熱情招呼:

“先生這是要出門?家裡剛蒸了些新麥饃饃,還熱乎著,帶幾個路上墊墊肚子吧?”

說著就要掀開籃子上的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